• May 01 Sat 2021 11:32
  • 在意

 

P_20210301_200629.jpg

唯識學中有「二十四不相應行法」,所謂的「不相應」就是與你的「心」和「心所」、「色法」都不會直接相應。

譬如說「得」,原本是不相應行法之一,但是你愛好比賽,很在意(執著)名次,那就有得失心,已經和心相應,變成習氣。

又「老」是自然現象,但是你一直不接受老,甚至看到白頭髮就起煩惱,這是和忿、恨、惱心所相應。

「時間」、「勢速(速度)」、「方位」都是中性的,只要你一執著、在意,那都是你煩惱的來源。

最特別的是「數」,數量若用在金錢來看,你一直追求很多的金錢也是煩惱;若追求不到,還會有「求不得苦」。

所以,只要你不在意、不執著,這二十四個「不相應行法」,他只是「法爾常在」,不會造成你的困擾,而你也不會因此而起煩惱的。

 

二十四不相應行法:得、命根、眾同分、異生性、無想定、滅盡定、無想報、名身、句身、文身、生、住、老、無常、流轉、定異、相應、勢速、次第、時、方、數、和合性、不和合性。

 

相關文章:

一、【法遍書齋。首頁全覽】: 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

 

 

 

文章標籤

開藏老和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六七因地轉

問:我是一個完美主義的人,頭腦裡老是會自己唸自己:這個不對,那個不好,我該如何修行?

師父笑答:這是你沒有自信心,「在意」自己的表現,所以你的主人不在了。不要去理那個聲音,不要有概念,不要分別,要活在當下。

因為你的「第七識」~麻煩製造者太強大了,它「執著」第八識的見分為「我」,又緊抓著第六識的「分別」不放。

而第七識的特色就是「執著」,所以中國字很多用語都是強調第七識「意」的特性,諸如:過意不去、意難忘、介意、在意、留意、任意...等等;因為第七識(意)被四大惑(我愛、我癡、我慢、我見)纏縛著,以致於「有情日夜鎮昏迷」。

然而,你要解脫也是需要靠「第七識」的另一特性~「恒審思量」,不間斷地親近善知識,聽聞佛法,如理作意,才能將第七識「轉識成智」,轉成「平等性智」;如此,第六識也才能「轉識成智」為「妙觀察智」。所以,這就是修行需要「六七因地轉」的道理。

 

相關文章:

【法遍書齋。首頁全覽】: 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

1、轉識成智: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/post/102875908
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開藏老和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P_20210301_200553.jpg

南傳、北傳、藏傳佛教的「修道次第」有:

南傳(原始佛法):布施、持戒、升天法、欲的過患、出離心。

北傳(漢傳佛教):《大般涅槃經》云:乳(人乘)、酪(天乘)、生酥(聲聞乘)、熟酥(菩薩乘)、醍醐(一佛乘)。

藏傳佛教:三主要道~出離心、菩提心、空性見。因為藏傳佛教強調「即身成就佛道」,所以要具足前面三主要道。

 

 

 

相關文章:

一、【法遍書齋。首頁全覽】: 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

二、【一乘圓教】: 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/post/119976069

三、【煮飯與修行】: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/post/120808525

 

 

文章標籤

開藏老和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• Apr 09 Fri 2021 18:25
  • 疑蓋

P_20210301_200229.jpg

」是「五蓋」之一,它會令善法不生。為什麼會有疑呢?因為缺乏福德資糧(慈悲喜捨等修行美德),如同在沙漠中迷路。

有「」,在修行的路上就會徬徨,對自己沒信心,也不相信自己能解脫。這個「」它會衍生很多苦,導致於對生命最內在的逃避。

要對治「」,唯有從你的思惟見解、修行上來突破。所以「」是證初果須陀洹必斷的三結之一(身見、戒禁取見、疑),如果不能降伏這個「」,你就不可能往修行的方向前進。故《華嚴經》說:「信為道源功德母,長養一切諸善根。」

 

註:五蓋:欲貪蓋、瞋恚蓋、掉悔蓋、昏沈蓋、疑蓋

  

 

相關文章:

一、【法遍書齋。首頁全覽】: 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

二、【心外求法】: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/post/98655305

三、【身見】:  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/post/99756805

 

 

 

文章標籤

開藏老和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• Mar 27 Sat 2021 20:50
  • 不安

P_20210301_200139.jpg

經常覺得不太對勁,好像生活中缺了什麼,偶爾感到不安、空虛,想去做點什麼,這都是妄想,也是「五蘊」中「行蘊」的衝動,你要馬上看到。

覺者不動,因為覺者都是活在當下的;所以只要你活在當下,就沒有欲望,心就不會亂動。

眾生不是活在過去,就是未來,如此就有時間的壓迫;而有時間就產生距離,一動就有空間。所以古今中外,無論哪一宗都講要「活在當下」。只有活在當下,你的修行才會持續。

如果過去沒有累積善心所、正面能量的種子,這輩子要多親近善知識,包括對經典的聞思修,如此熏習正法流,因緣成熟就會開啟自己本自具足的明光佛性。

這不安、空虛的習氣不是用改的,只要點一盞燈,黑暗自然不見,要有耐心、信心、恆心,時間因緣到自然轉換~急不得。

 

 

相關文章:

一、【法遍書齋。首頁全覽】: 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

二、【諸行如芭蕉】: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/post/98655149

三、【你有在修行嗎?】: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/post/119505469

 

 

文章標籤

開藏老和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P_20210301_200126.jpg

○○居士吉祥:

 佛法如大海,難以窮畢生之力閱盡。

 研究次第從原始佛法《雜阿含》,《中阿含》作為基礎,而後大乘三系論典(唯識、中觀、如來藏),大乘三部經王(《華嚴經》、《法華經》、《楞嚴經》)等都通達之後,就要專精一門深入,再三研究。

 最後一定透過「禪修」(禪者心也。把經中的心法用在日常生活中去觀照自己的身語意種種行為,一步一步地修正不如法的情緒與習氣。如此才是真正的所謂禪修。要記得喔!禪修不等於禪定打坐。)

 歷經聞思修得實相般若後,就要發願行菩薩道度眾生(尤其要管控情緒與習氣不是那麼容易的事,一定要在度眾生中以眾生為善友,以眾生為借鏡,才有辦法觀照自心,進而降伏其心),獨樂樂不如眾樂樂,因為成佛不是您一個人的事,是要大家一起成就佛道,如此才是大乘之道。

 

 

相關文章:

一、【法遍書齋。首頁全覽】: 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

二、【六度波羅蜜】: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/post/98655113

三、【課後感言】: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/post/120888563

 

 

 

開藏老和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• Feb 22 Mon 2021 20:08
  • 奧客

P_20210221_150410.jpg

居士問:奧客在Google商家資訊,只給3顆星,我們要怎樣保護自我?

師父笑答:看破、放下!有人給你5顆星,也會有人給你3顆星,這才正常;因為人有百百種,你怎麼有可能討好每一個人?即使你開放免費取用,也無法都得到5顆星的。

不是「善沒善報、惡沒惡報」,只是時候未到。因果很科學,也很複雜。大致上有三種:

一、變異而熟:譬如說,蘋果的種子,把它種在地下生根發芽,然後開花結果。這蘋果是由當初的小小種子變異而成的。

二、而熟:造業與果報的時間,有所謂的「時間差」,不一定立即受報,也有一世、二世之後,甚至歷經千百刧都有可能。

三、而熟:造業有善、惡,但結出來的果是「無記」(不善不惡);因為果是無記,所以造惡業的人輪迴到下輩子,才有修行的機會(因為果、因不同類)。

所以佛陀教我們保護自我的方法就是看破、放下、不執著、不在意,這樣你才會愈來愈快樂。被人家誤會、毁謗是在消你累世的業障,比你去參加法會,求佛菩薩消除業障還要有效。這在《金剛經》佛陀也有講類似的經文:「 須菩提!若善男子、善女人,受持讀誦此經,若為人輕賤,是人先世罪業,應墮惡道,以今世人輕賤故,先世罪業則為消滅,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」 

 

相關文章:

一、【法遍書齋。首頁全覽】: 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

二、【忍辱波羅蜜】: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/post/117465360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開藏老和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P_20210216_193951.jpg

徒問:大年初五迎財神,佛陀有教在家居士賺錢的方法嗎?

師父笑答:賺錢很難的!俗話說:「人兩條腿,錢四條腿。」所以讓錢來追你會比較快。就好像這次的疫情,一個口罩2元,賣到15元大家也是要搶。

    賺錢不是單一因素,他也是緣起法。發財是一種「果」的現象,但是由「因」到「果」,這中間有四個緣:因緣、所緣緣、增上緣、等無間緣。

一、因緣:是指賺錢的發心動機、目的。

二、所緣緣:賺錢的對象,如顧客、工具。

三、增上緣:過去世累積的福報以及其他不可知的因素,好像這次的疫情,對某些行業是順增上緣(如口罩、防護衣、酒精...有關的行業)。若旅行社或航空業等,對他們來說,就是逆增上緣了。

四、等無間緣:不忘初心,以及正精進的經營。

由此可見,因果是非常複雜的,如果不懂因緣法,就很容易怨天尤人。現世針對「賺錢」可以做的就是:正確的發心,認真的工作,無所求的布施,再加上一顆知足常樂的心。祝福大家!

 

 

相關文章:

一、【法遍書齋。首頁全覽】: 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

二、【名與利】: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/post/109716524

 

 

 

 

 

文章標籤

開藏老和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P_20210201_103704.jpg

居士問:失去親人的苦,為什麼這麼難以接受?

師父答:對!問題就是出在你不接受!

 有一位居士,他死了兒子很痛苦,就去找佛陀哭訴:「我失去了愛子,我的心好苦呀!」佛陀慈祥地說:「有愛才有苦啊!有欲才有苦啊!」居士說:「不是啦!是因為我的愛子死了,如果他沒死,我就不苦了。」

 凡夫就是看不到:「有欲就有依,你依這個欲而樂,也依這個欲而苦。」

 因為有依,你就不得不隨依轉,所以當發生災難、失去家園乃至心愛的人往生,或自己面對死亡,乍看之下,好像是當下的情境使你痛苦。其實不然,這痛苦是你的「抗拒」所創造出來的,所謂「抗拒」是指你沒有辦法「接受無常」。

 如果你在事情發生過後「接受」這個既成的事實,就不會落入「愛、取、有、生、老死等憂悲苦惱」輪迴不休了。

 

註:建議熟記【十二因緣】: 無明→行→識→名色→六入→→取→有→生→老死

 

 

相關文章:

一、【法遍書齋。首頁全覽】: 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

二、【凡事接受】: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/post/98655147

三、【六神無主】: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/post/98655181

四、【喜心的要領】: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/post/118971897

五、【轉念不費吹灰之力】: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/post/120071067

六、【轉念】: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/post/110918194

七、【學佛就是學轉念】: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/post/119153821

八、【活在當下】: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/post/120438982

九、【如何放下?】: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/post/121266570

十、【向下比】: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/post/121242686

十一、【散能住即成】: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/post/120295348

十二、【修行重點開示】: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/post/120140235

十三、【新聞報導:生命的艱難】:https://news.ltn.com.tw/news/world/breakingnews/3714293

開藏老和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P_20210201_103651.jpg

徒問:開悟以後,還會退失嗎?

師答:真正的開悟是指「見道」,表示已經發現成佛的道路。若依《華嚴經》五十三階位講,是進入「初地」的「歡喜地」。

但是悟後才是修道的開始,要經歷二、三、四、五地才能到達第六地的般若「現前地」,尤其第五地「難勝地」是指要經得起「名聞利養」的誘惑,真不容易,故稱「難勝」;如果這一關過不了,當然就無法到達第六地的自解脫。若要廣修佛行事業,則非到第八地「不動地」不行,否則很容易在度眾生的過程中,踫到逆境而退失菩提心。

已經開悟的人,在解脫的路上是不會退失的,但有時會受現實環境的影響而「走偏」,變成世智辯聰。所以阿底峽尊者在《修心七要》提醒我們:「天莫成魔」就是這個意思。

所謂的初地、二地、三地......十地,這不是指初地就會飛天,二地會鑽地,三地會神通變化等等。菩薩十地的階位,代表生命高度的提昇,是指「心」的穩定度、成熟度與靈活度,總之修行是在修心

 

相關文章:

一、【法遍書齋。首頁全覽】: 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

 二、【你認出來了沒有】: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/post/98655243

三、【解悟與證悟】: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/post/98655401

四、【如何明心見性】: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/post/105463181

五、【開悟不難】: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/post/98655103

六、【閉關】: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/post/98655265

七、【平常心是道】: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/post/119959521

 

 

 

文章標籤

開藏老和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