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_20210301_200629.jpg

唯識學中有「二十四不相應行法」,所謂的「不相應」就是與你的「心」和「心所」、「色法」都不會直接相應。

譬如說「得」,原本是不相應行法之一,但是你愛好比賽,很在意(執著)名次,那就有得失心,已經和心相應,變成習氣。

又「老」是自然現象,但是你一直不接受老,甚至看到白頭髮就起煩惱,這是和忿、恨、惱心所相應。

「時間」、「勢速(速度)」、「方位」都是中性的,只要你一執著、在意,那都是你煩惱的來源。

最特別的是「數」,數量若用在金錢來看,你一直追求很多的金錢也是煩惱;若追求不到,還會有「求不得苦」。

所以,只要你不在意、不執著,這二十四個「不相應行法」,他只是「法爾常在」,不會造成你的困擾,而你也不會因此而起煩惱的。

 

二十四不相應行法:得、命根、眾同分、異生性、無想定、滅盡定、無想報、名身、句身、文身、生、住、老、無常、流轉、定異、相應、勢速、次第、時、方、數、和合性、不和合性。

 

相關文章:

一、【法遍書齋。首頁全覽】: 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開藏老和尚 的頭像
    開藏老和尚

    法遍書齋

    開藏老和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