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關文章:
一、【法遍書齋。首頁全覽】: 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
二、【超度】: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/post/119866965
三、【超越二元對立】: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/post/120796561相關文章:
一、【法遍書齋。首頁全覽】: 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
二、【超度】: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/post/119866965
三、【超越二元對立】: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/post/120796561我們有二個心:一個妄心,一個真心。
你一覺醒來,頭腦開始講話、分別:想賴床,覺得還好累、頭怎麼痛痛、膝蓋有點僵硬,或是美女起床,覺得美好一天開始囉!......這都是你的「妄心」開始妄動,也是分別心最強的「第六意識」,國外心靈導師稱他是你的「室友」。
這個看到、聽到、聞到、接觸到就起分別的,可以說是你的心被境界轉了;久而久之,你就會以為這個「室友」是「我」,這就是《楞嚴經》所講的「不認真月認月影」。
因為你不知道有一個如如不動的「真心」在看著你的「妄心」隨境紛飛,蜻蜒點水,像孫悟空七十二變。「妄心」會讓你的精神不集中,更嚴重的會「思覺失調」,最後演變成精神疾病。
所以「佛」,翻譯中文是「覺」,佛是一位24小時都覺醒的人。所以「保持覺知」就是讓自己不動的「真心」時常在,不要讓「妄心」趁隙當家作主。
(註:依世俗諦講,才會有真,妄的分別。就勝義諦說:唯一心。
諸佛依二諦為眾生說法,一世俗諦,二勝義諦。不由世俗諦不能入勝義諦,不得勝義諦不能入涅槃。)
相關文章:
一、【法遍書齋。首頁全覽】: 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
二、【人生就像走鋼索】: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/post/119167960
三、【如何開智慧】: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/post/98655111
徒問:師父《金剛經》不是說「未來心不可得」,但您八十歲了,還計劃要寫《成唯識論點睛》一書呢?
師父笑呵呵說:我還有很多美夢還沒完成呢~有夢才美!
很多自殺的人,他就是沒有夢想了,覺得人生沒有希望。如果他有數不盡的夢想還沒達成,他應該會覺得「人身難得」,振奮起來的。
佛法不是叫你不要有夢想,而是要您不執著;一旦你執著夢想還沒達成絕不放手,那就是十二因緣的「取」。「取」執著就「有」煩惱「生」出來了,然後「老死」一直固執下去,就又輪迴一圈,從「無明」開始了。
所以有美夢是好的,但是要有一顆隨時接受「無常」的心,圓滿的果或缺陷的美都接受,那就自在了。
註:十二因緣:無明→行→識→名色→六入→觸→受→愛→取→有→生→老死。
相關文章:
一、【法遍書齋。首頁全覽】: 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
二、【安忍的力量】: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/post/121280950
三、【開悟的秘訣】: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/post/121338610
四、【超越十二因緣】: 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/post/119351296
你有智慧,就可以平常心面對三災八難,安忍接受無常。
老子講:「天地不仁,以萬物為芻狗。」這是指聖人知道無常的道理,所以他不會干預萬物的自然生長,因為人類無法改變因果。
中國聖賢認為每個人一落地就自帶「八字」,其實這不是迷信,他是一種人生論。每個人的生辰年月日時「八個字」是宿命帶來的,所以是「命」。但是每個人還有隨著時間變動的稱「運」,比如十年一大運,有好有壞;而「流年」是指你每年的運,因為是變動的,所以用「流」;再細一點,每個月、每天的天干地支也都不同,甚至每二個時辰就一個變動。
所以人類的吉凶禍福、富貴貧賤,不是宿命不變的;其實無常的「運」佔大多數,才會有諺語:「人生不如意事,十之八九。」但就是「運」具無常的特性,才可以改變;因此命不好的人可以藉由苦讀翻身,也才會有「時勢造英雄」的典故,還有「時來運轉」的成語。所以當你處在人生低谷時,不要放棄,唯有什麼都接受,常做「無常觀」,你才不會有苦。
天氣熱嗎?依照無常的道理,應該不會天天都熱爆的,除非人類自我毀滅,所以才會有「減炭救地球」的口號;我們無法不吹冷氣,但至少要做好垃圾分類啊!
中國大陸的洞庭湖二年前乾旱到剩一條小閃電(新聞內容,按我),二年後的昨天潰堤,這也是無常。
相關文章:
一、【法遍書齋。首頁全覽】: 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
二、【無常想】: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/post/109460207
三、【接受無常】: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/post/120932787
註:
1、洞庭湖2022旱災新聞:https://www.storm.mg/article/4486542
2、洞庭湖2024潰堤:https://udn.com/news/story/7332/8077308?from=udn_ch2_menu_v2_main_index
居士告訴我說:年紀大了拿起書就打瞌睡,想去聽經兒子就生病,諸事不順,好像突然很不平安;他問我是不是魔王在作祟?還是業障深重?
我告訴他,哪裡有業障,哪裡有魔王?我們都講得很恐佈,其實佛陀說法第一句話就是:「當觀色無常......受、想、行、識亦復如是。」在《無常經》中也是一再強調:老、病、死這三樣最不可愛、最不稱意。世間若無老病死,
所以面對這些境界不必驚嚇,不要排斥。
《華嚴經‧第二十四品》法幢菩薩告訴我們:「寧可恒具受,一切世間苦;終不遠如來,不覩自在力。」一個真正想修行的人,就是要發願:寧可生生世世受世間一切諸苦,也不願意遠離如來,不願意到聽不到佛名號的地方,不願意去見不到佛的殊勝與自在的地方。
要有這種即使遭遇困難,都要聽聞佛法的願力,要有不離善知識的覺醒力。勇於去解決困境,而不是遭受老病死就自己嚇自己,全部推給「看不到的非人、往生祖先」,如此你不但陷於迷信的泥沼,而且永遠沒有成長機會,你的生命高度就沒辦法提昇了。所以對自己要有信心,多多喜心作意,好好學習發善願。
相關文章:
一、【法遍書齋。首頁全覽】: 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
二、【菩薩就在你身邊】: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/post/121377968
三、【菩薩住處】: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/post/119768250
四、【你有在修行嗎?】: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/post/119505469
佛陀的弟子周利槃陀伽,因為根機不好,佛陀教他偈頌老是忘記。最後,佛陀教他掃地,唸「拂塵除垢」就好,但他還是常常忘記哪四個字;於是大家紛紛在旁提醒他,漸漸的他愈掃地,心愈清明,最後也證阿羅漢。
我常告訴大家:修行是要在日常生活中體悟與運用的。我自己的「觀察力」,其實是從煮飯訓練出來的。自小體弱,所以不用跟著大人去田裡工作,但是要煮飯給大家吃,所以顧灶火是我的專長。七十年前國小二年級,當時還沒有瓦斯爐,都是用「大灶」;我從燒木頭到煤炭、原子炭,都用過,而如何控制火侯不燒焦,才是一門大學問。
乃至從花蓮閉關四年後,去到百人的大叢林歷練時,常去大寮廚房發心煮飯;而過年過節,甚至要煮給「上千人」吃,還是用大灶燒木材~我一路是這樣訓練自己六根觸境的。
科技發達,「没收」了各位生活中訓練六根觸境的機會愈多,你就會愈懶愈不靈活。動起來吧!擦地板、煮頓飯、洗廁所、澆花、去菜市場逛逛、公園走走,......這都是在訓練你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六根,對色、聲、香、味、觸、法六塵外境的好時機~你無時無刻都可以修行,因為修行就是在修六根能不被六塵所轉,也就是心不隨境轉。
相關文章:
一、【法遍書齋。首頁全覽】: 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
三、【二十五圓通】: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/post/98655297
四、【開悟的秘訣】: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/post/121338610
《了凡四訓》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一本勸世文,但他是真實的故事,每個人都應該讀一讀。
了凡先生有天偶遇一老人,問他:明年科舉會上,為什麼不去讀書?了凡先生感到震驚,於是帶他回家與老母親會談,印證了過去發生的種種大事件後,了凡先生就抱著試看看的心情去讀書、考試。往後二十年的經歷,與老先生所說一模一樣,包括吃幾石米會再晉升官位,.......乃至被預言可能於53歲8月14日丑時壽終正寢。
了凡先生感到失望,於是入山與雲谷禪師對坐三日,心中不起一念。禪師以為了凡先生已經大徹大悟,豈知他是一輩子都被算準,感到無比絕望。此後,雲谷禪師教他改變命運的四個方法:立命之學、改過之法、積善之方、謙德之效;他終身奉行,並改名了凡先生,於69歲寫下此文。
其實依唯識學來講,我們一個人生活在這世界上,凡事都需具足四個緣:因緣、等無間緣、所緣緣、增上緣。
1、因緣:所謂八字命,是你天生帶來的善惡種子,也就是了凡先生被算準的部份。
2、等無間緣:你的念頭,這是你可以作主的。如果你心心念念要考上中醫執照,你天天認真念書,那就是等無間緣相續不斷;哪天你放棄不考了,那等無間緣就斷了。了凡先生後來立志行善,心心念念都在利他,每天做善事「集點數」,這就是改變命運的等無間緣,一直沒有中斷。
3、所緣緣:指境界,包括所有的人、事、物。人有貴人、小人。物有環境、房子,例如孟母三遷,就是在改變所緣緣,此一部份是指受空間的影響。
4、增上緣:你的運氣、時勢,八字學的專業術語稱流年,指受時間的影響。所以孟子說:「雖有智慧,不如乘勢;雖有鎡基,不如待時。」增上緣又有二種:順增上緣與逆增上緣。
所以,八字是古代先賢的智慧之學,在現今科學叫「大數據」,包括星座、紫微斗數都是;但他並不是完全安排我們這一輩子的命運,這只是四緣其中一個可供參考的「因緣」而已。而修行人要在「等無間緣」下功夫,讓自己時時刻刻保持正念;天天熏習能讓我們開智慧的聖賢法語。
而我常講凡事都接受,並不是接受「宿命」的安排,而放棄此世的生活;是提醒你要時時保持正念,不受好壞、美醜、苦樂......,種種二分法的影響,接受他。讓十二因緣到「觸、受」就停止,接受所有「現前的境界」,不要再往下落到「愛(恨)、取、有」。因為一但產生貪愛或嗔恨時,就會在意、執著;好的想要有續,壞的卻甩不掉,那就有煩惱生起了。
萬物都要修行,才會過得平安喜樂;修行是大丈夫事,非將相所能為~恭喜你已經在路上了!
相關文章:
一、【法遍書齋。首頁全覽】: 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
二、【接受】: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/post/119750547
三、【如何讓人生輕鬆自在】: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/post/122202314
徒問:大賣場常標價「199起」,199 字超大,但「起」很小。要不然就寫「買一送一」,「但是」 只有黑色才優待。生意人怎麼這樣呢?
師笑答:是你自己沒看清楚、問清楚,還怪「生意人」。生意人是以賺錢為目的,你要他負什麼社會責任呢?
修行就是在生活中要運用的,包括買東西也是要用「聞、思、修」:
1、「聞」:優惠海報上的每一個字,無論大字、小字,都要六根齊用,仔細看清楚,這是「聞」。
2、「思」:看完,過濾一下,我買了真的有符合優惠嗎?確定都符合條件了,才買。
3、「修」:修行也是一樣,沒有分大小事。眼前的事,就是你最重要的事,包括吃飯、睡覺;要好好吃,好好睡,好好看海報的每一個字。
而佛法也沒有「小乘、大乘」之分,佛陀講的法都要知道,都要有全面觀;這樣才不會感染宗教文化毒,因為您自己就有分辨的能力了。
相關文章:
一、【法遍書齋。首頁全覽】: 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
二、【二十五圓通】: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/post/98655297
三、【十八銅人】: 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/post/98655323
四、【菩薩就在你身邊】: 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/post/121377968
「八苦」中有生、老、病、死,但是「十二因緣」為何有生、老、死,但是沒有「病」呢?
「病」是苦沒錯,而且很苦,有身體的病痛,也有精神的苦悶;「病苦」是由「五蘊熾盛苦」所衍生出來的。但是並非每一個人都會生病,也有90歲身體很硬朗的,這是有福報的人。
一個人的病痛,都和我們過去世所造的業有關。你得到什麼病,那已經是「果」了,你只能接受這個苦果,面對它、治療它,業才會消失。更何況,要慶幸你出生在台灣;全台灣最好的醫院,你都可以拿健保卡去掛號~真的要心存感恩啊!
因為眾生集畢生之力在追求吃喝玩樂,導致疾病叢生,災難瘟疫頻傳,甚至毁滅地球而猶不自知。都忘了飲食是為了療飢渴,可是「時代潮流」已經瘋狂了,變相為追求口感、新鮮,所以商人紛紛推出現殺、活宰、溫體:活魚三吃、現釣現烤活蝦、烤鮮蚵、秋天到了要吃飽滿的「蟹黃卵」,而且螃蟹要活的,馬上入鍋讓你看到由綠色變紅,才是高檔,連吃壽司也要吃「全鮭魚卵」的......。實在不忍心再寫下去了,這就是現代眾生的「日常」,越來越殘忍。
去醫院看看,比新光三越還要多的人潮,連站的位置都沒有。所以當你被送醫插管時,不要怨嘆,因為你就是這樣對待小眾生的。
我一向不鼓吹人家要吃素,因為我認為吃素是要自己發心的,但是並不表示我認同現代瘋狂的飲食方式。
所以要記得飲食只是為了療飢渴,正常吃飽就要很感謝了;不要嘴巴上說我在學佛,卻一點「惻隱之心」都沒有。善哉!善哉!
相關文章:
一、【法遍書齋。首頁全覽】: 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
二、【高手在人間~兒童篇(4)葉曼女士】: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/post/121505412
《三字經》中有句:「昔仲尼,師項橐」。這位項橐只有七歲,孔子為什會尊稱他為老師呢?
有一天孔子的車隊被三個玩泥巴,築泥城的小孩擋住了,孔子說:「請小朋友讓路好嗎?」項橐說:「只有聽說車子繞城而去,哪有城門要避開車子的道理。」孔子見這小孩善辯,他就再問:「請問天上的星星有幾顆?」項橐問說:「請問你的眉毛有幾根?」
是的!不要再問與你生活無關的問題。佛陀在世時,也不回答十四種世界有邊無邊?世間常無常?死後神識?種種問難,這就叫「十四無記」。
佛陀要你回到眼前,好好面對當下的境界,學習放下、不執著。不要追求神通感應,或妄想奇蹟出現;因為天下沒有不努力就能得到的好事。
達賴喇嘛說得很好:「人們為了賺錢,犧牲健康。老病時為了修復身體,散盡家財。甚至擔心未來,無法享受現在,活在當下。
因為忘了生命是無常的,所以臨終前,他才懊悔未曾好好活過。」
相關文章:
一、【法遍書齋。首頁全覽】: 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
二、【高手在人間~兒童篇(1)】: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/post/121478412
三、【高手在人間~兒童篇(2)】: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/post/121491852
四、【高手在人間~兒童篇(3)】: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/post/121494198
五、【高手在人間~兒童篇(4)】: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/post/121505412
六、【高手在人間~兒童篇(5)】: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/post/121513274
七、【高手在人間(1)】: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/post/121121674
八、【高手在人間(2)】: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/post/121173496
九、【高手在人間(3)】: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/post/121209018
十、【高手在人間~古人篇】: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/post/121341378
甘羅的爺爺是古代秦始皇的左丞相甘茂。有一天秦始皇聽信大臣說要吃「公雞蛋」才會長生不老,他就派甘茂去找「公雞蛋」。
甘茂回到家中,內心惴惴不安,在廳堂來回踱步,想不出要去哪裡找公雞蛋?七歲的甘羅看出爺爺心中的焦慮,向前問明情況後,告訴爺爺:「明天我幫您去上朝。」
隔天,秦始皇見到甘羅,問:「你爺爺怎麼沒來上朝?」甘羅煞有其事的回答:「爺爺在家生小孩。」秦始皇笑說:「男人怎麼生小孩,不要說笑了。」這時甘羅就趕緊回答:「對啊!那公雞怎麼生出蛋呢?」秦始皇就被甘羅折服了。後來他十二歲被秦王立為上卿。
甘羅的智慧在於他清清楚楚知道「公雞不會生蛋」,他「沒有無明」,他「明明覺覺」,所以無所畏懼去見秦王。
而現今社會,許多年輕人相信不用經驗,只要會打字,就可月入數十萬,然後被騙去柬埔寨賣身乃至操作詐騙。因為他們被境界「迷惑」、以致「無明」,相信不用奮鬥就有百萬年薪,還有免費機票。有此可知,現代的年輕人連「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」道理都不懂,那未來前景實在堪憂。
現今的教育都教學生往物質經濟方面發展,在社會上提升競爭力,出人頭地;但鮮少往精神或做人方面熏習,比如書法課、讀聖賢書,以培養年青人有耐心、有情緒管理的智慧~記住!世間比賺錢更重要的是「情緒管理的智慧」。
相關文章:
一、【法遍書齋。首頁全覽】: 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
二、【高手在人間~兒童篇(1)】: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/post/121478412
三、【高手在人間~兒童篇(2)】: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/post/121491852
四、【高手在人間~兒童篇(3)】: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/post/121494198
五、【高手在人間~兒童篇(4)】: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/post/121505412
六、【高手在人間(1)】: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/post/121121674
七、【高手在人間(2)】: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/post/121173496
八、【高手在人間(3)】: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/post/121209018
九、【高手在人間~古人篇】: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/post/121341378
緣起:最近"想結婚"與"想離婚"的,不約而同來請教如何"有智慧"面對?
近年離婚率愈來愈高,甚至已經40%以上,這是現代人的行事風格,太憑感覺。感覺是會隨著外面的環境、人事......種種因素而改變;它就像水波一樣,有點風吹草動,就起波浪,因為感覺是最膚淺的一層,所以最容易變動,也最無常,最不可靠。
「感覺」屬於五蘊中的「受蘊」,用現代語言講就是情緒(容易跟著流行走)。我們的情緒很容易受到外境的影響而高漲或低落,這主要是當我們「觸」到六塵境界時,馬上「分別」善惡、好壞、美醜;然後又立刻產生「樂受、苦受」,之後「愛或瞋」就現行。
因為我們的心飛快,所以「十二因緣」以非常快的速度往下流轉,一剎那間就輪迴一圈,所以一天可以輪迴數千回;而這十二因緣(無明→行→識→名色→六入→觸→受→愛→取→有→生→老死)是告訴我們「苦集起」的原因。
修行人要訓練自己在每個環節,多留點「空間、空白、空閒」,不要太衝動。《百法明門論》「五遍行」說道:「觸→作意→受→想→思」,也就是說在觸到六塵境界時,要「作意」,要留意,要看清楚、聽清楚,對境界明明了了,不要一下子就落入感受、感覺、情緒,這樣子會沒完沒了的。
有人污名化「開悟」,說會走火入魔;也有人誤解「開悟」好像會得到一個東西,或者可以看到別人看不到的神秘經驗。所以有人怕聽到「開悟」二個字;也有人老是自貶,覺得「我這輩子不可能啦!」要不然就是盲修瞎練,用盡心力追逐神通。
其實,開悟只是恢復「本來面目」;凡夫也是一塊純金,不用去追求,只要將金子上面的污垢清除,就會發光發亮。所謂的「本來面目」就是《六祖壇經》所講的:「菩提自性本來清淨,但用此心直了成佛」、「不識本心,學法無益」的本心,他是指心「與生俱來」本有的智慧。
而眾生無法開悟的原因,就是「萬般放不下」,很難捨;慈悲喜捨四無量心,最難的階段,就是「捨心、放下」。但是再怎麼難,只怕有心人;就從你的身外之物開始捨,進而捨掉內在煩惱:貪、嗔、癡、分別心、處處執著與在意的習氣。
所謂的修行,就是要落實在生活中去實踐,常熏習,久而久之,滴水亦可穿石,鐵杵也能磨成繡花針。
不要妄想,一天到晚追求明心見性;《心經》說:「無智亦無得,亦無所得故。」只要捨,連你害怕開悟,不相信自己會開悟的念頭也要捨。
修行是減法不是加法,老實做去,每個人都有開悟的那一天,因為開悟跟有沒有學佛是沒關係的。
相關文章:
一、【法遍書齋。首頁全覽】: 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
二、【如何放下】: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/post/121266570
三、【喜捨】: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/post/98655163
四、【開悟會退失嗎?】: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/post/120951845
五、【開悟的秘訣】: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/post/121338610
六、【你認出來了沒有】: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/post/98655243
七、【解悟與證悟】: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/post/98655401
八、【如何明心見性】: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/post/105463181
九、【開悟不難】: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/post/98655103
十、【閉關】: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/post/98655265
十一、【平常心是道】: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/post/119959521
開悟的秘訣:不怕麻煩、不怕吃苦!
現代人覺得生活中的事物很麻煩,所以都要交給別人。生意人看透你的心,不只幫你煮好,還送到家門口;衣服洗好還要晾曬太麻煩,他就在你家附近開間自助洗衣烘乾店,只差沒幫你摺好放入衣櫥。如此一來,你「六根觸境」的生活,有哪一樣可以親身體驗呢?什麼都方便的結果,就是你只有常識、知識,但「沒有智慧」。
《三昧水懺》作者悟達國師,他十世高僧都沒有開悟,直到膝蓋長出人面瘡令他吃盡苦頭,才發「大出離心」從長安走一千多公里到四川去求迦諾尊者~這一世他開悟了,從此隱居佛隴山。因為他過去是國師福報大,當然不想出離,而今日我們的生活過得比古代皇帝好上數十倍,還一直想有什麼「更方便的」,那你怎麼會有出離心?又如何開智慧呢?
莊子在〈天地‧11〉也講一個類似的故事:有一老者在耕作,他先挖地道,然後抱起陶瓮下到井內汲水,再抱起瓮倒水入溝內灌溉。旁邊的人看了覺得太費力了,建議他可用脚踏的機械水車汲水,一天可澆百區田,省力又有效率。
老者笑著說我也知道啊!但是我的老師告訴我:「有機械者必有機事,有機事者必有『機心』。機心存於胸中,則純白不備。純白不備,則神生不定;『神生不定者,道之所不載也。』吾非不知,羞而不為也!」
所以,「佛法在世間,不離世間覺」,你要好好生活,從世間的每個層面去體證佛法,不要怕麻煩、不要怕吃苦,沒有什麼是小事。千萬不要將開智慧的好時機,換來滑手機,最後只剩下肩頸酸痛啊!《中論》的「中」是指:不偏執一邊,也不是取中間;是該左的時候左,該右的時候右,要懂得觀察因緣,靈活自在。
相關文章:
一、【法遍書齋。首頁全覽】: 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
二、【安樂自在】: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/post/98655303
三、【大寮出祖師】: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/post/98655191
四、【十二因緣】: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/post/120131895
五、【孝順】: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/post/98655383
十二因緣:無明→行→識→名色→六入→觸→受→愛→取→有→生→老死
為什麼我常講十二因緣,要從「觸、受」下手,因為日常生活中,每天都要不斷「接觸」境界:眼睛看東西,有沒有看清楚;耳朵聽聲音,有沒有聽明白......甚至想清楚,而後才不會造成衝動的行為。
我們每天六根不斷地「接觸」境界,所以才有機會來不斷練習,不斷修正。如果已經流轉到「愛、取」,那就很難有回頭的機會了。
人道最好修行的原因,是在每天的「六根觸境」當中修煉;而六根又以「眼根、耳根」的觸境最明顯,所以最容易下手。
如是生活,如是觀照,漸漸地你「活在當下」的時間就拉長;「誤觸」頻率減少,你就不會有「苦受」,這也是「四念處」中的「身念處」。
菩薩道要歷經十個階位,而第五地的「難勝地」:就是在講「世間」與「出世間法」兜不攏,很難克服,所以「難勝」。
佛在人間成,不管你修任何法門,都要能運用在世間,以解決生活中的煩惱;能在生活中展現出來的,才叫證量、解脫。
平時身體健康,沒人惹你,邊聽音樂,邊品嘗咖啡,心情舒暢,覺得人生真美好,這只是覺受,不是你有修行。
唯有面對自己的老、病、死,以及遭逢逆境不起煩惱,才真的有將「出世間法」運用在「世間」,這是「難勝地」的生命高度,也是無上甚深微妙法。如果你這一關過不了,那要達到第六現前地(般若現前),就不可能。換句話說: 不管你修任何法門,只要沒有落實在日常生活中展現出來的,統統是戲論。
相關文章:
一、【法遍書齋。首頁全覽】: 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
二、【開悟會退失嗎?】: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/post/120951845
徒問:為什麼老修行,還是會起煩惱?
師答:「見、思二惑」是凡夫的二類煩惱:「見惑」是觀念、知見上的迷惑,只要聽到善知識開示,你有可能馬上豁然貫通,比較容易斷除。而「思惑」就是所謂的「業習」,是你的習慣性,習以為常,過去世常常這樣所累積而成的貪、嗔、癡、慢、疑習氣。譬如常常生起負面的想法,不是自責就是怪別人。
要斷除「思惑」,就要經過像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的參學過程,讓眾生幫你磨掉習氣。這也是《普賢行願品‧十大願王》所講的「恒順眾生」:你不會在意眾生的好壞,不管什麼樣的眾生,你都有辦法去面對接受,甚至逆來順受,要做到這樣不是那麼容易的。
所以習氣要慢慢改,生生世世慢慢修~急不得的!修行要跟自己比,不是跟別人比;只要你有恒心,總有一天一定會解脫的。
相關文章:
一、【法遍書齋。首頁全覽】: 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
二、【習慣】: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/post/118559964
三、【生命的學問】: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/post/118614171
四、【家庭教育】: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/post/117393488
隔壁鄰居「每天」早上五點半起床,就到三樓神明廳禮佛拜祖先。但是她打開落地窗的刷-刷聲,幾乎把左右鄰居"叫"醒了。最後,鄰居的申訴反應變成吵架、互不往來。像這樣,把善緣搞成惡緣,敬神何益?
我們常講修行就是修正「身、口、意」的行為,第一步要先從自身的投手舉足做起。住透天的要考慮左鄰右舍,住大樓的要想到樓下有人住;時常注意自身與家具所產生的聲音與動作,檢討是否影響到鄰居的生活品質。
新聞時常有受不了鄰居長期噪音干擾,而砍傷對方、潑油漆等事件,其實這是可以避免的。
俗話講:遠親不如近鄰。好好修正你的「身行」:脚步放輕、小心開關門、板凳加椅套、換穿無聲室內托鞋、音樂放小聲......這些小事,都是在替他人設想,更是建立「正能量」的磁場(因為沒有人天天在背後「唸你、抱怨你,甚至詛咒你」)。切記!修行沒有高深的法門,一切都在日常生活中。
相關文章:
一、【法遍書齋。首頁全覽】: 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
二、【請法】: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/post/120852124
三、【四大願】: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/post/119406808
四、【善用其心】: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/post/115661332
何謂三念住?
「佛陀對於相信他所說的人,平等心看待;對於不相信的,也是平等心看待;甚至有時候相信,有時候不相信的,他還是平等心看待。」這就是佛陀能保持「寂滅為樂」的方法,因為心情平等,沒有落入分別。
你一但落入分別,心就不平靜,久而久之,就會「執著」。好像明星的粉絲、政治人物的鐵粉,乃至自稱「鋼鐵粉」,把自己貼上標籤,這都是在分別。
所以,《金剛經》強調20次,修行要「無我相、無人相、無眾生相、無壽者相」,一律平等,不要自討苦吃;不要讓自己每天隨著外面的境界、新聞報導七上八下,這都是你的「分別心」在作祟喔!
相關文章:
一、【法遍書齋。首頁全覽】: 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
二、【赤子之心】: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/post/98655161
三、【六七因地轉】: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/post/121044810
四、【平常心】: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/post/119829813
徒問:剛走入菜市場不久,我就雙手提滿蔬果、雜物,為何您來回一趟,可以雙手空空,這要怎麼 "克制 "呢?
師笑答:你被「境界」轉了!
菜市場各式各樣的產品給吸引你的目光(觸),然後你覺得很棒(受);或者看到(觸)「通通19元」、聽到(觸)「只剩這些」就產生危機感(受);覺得很需要(愛),就買了(取、有),這是十二因緣流轉。我們生活中的大小事物,不斷地依此而發生。有人起初只想網購尿布,最後卻買了一幢房子。
《百法明門論》中說到「五遍行」:「觸、作意、受、想、思」,乍看之下,好像是有次第的,其實一剎那間,我們的心就遍行五個心所。但是他與「十二因緣」不同的地方,是在「觸」與「受」中間,還細分出「作意」,就是你要「觀照自心」、「好好思考」,才不會太衝動,而馬上落入「受心所」的層次。
常提醒大家,要斷「十二因緣」流轉,最好的地方是從「觸、受」中間截斷,就是這個意思。
註:建議熟記【十二因緣】: 無明→行→識→名色→六入→觸→受→愛→取→有→生→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