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分類:※四、生活即修行 (48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P_20210518_105854.jpg

為什麼過去有證悟的大德喜歡說:「大寮出祖師?」大寮就是大道場的廚房,每餐都要煮給上百人乃至上千人吃飯的地方。

煮飯可以「六度全修」,這是真實不虛的:

一、布施:煮飯跟人家結緣,供養未來佛,也供養你體內上兆的細胞眾生。

二、持戒:知道怎麼煮才利益自己、利益家人。老少都有適合的食物享用,懂得調理家人的身體健康。

三、忍辱:耐身體疲勞、耐環境燥熱、耐別人批評。

四、精進:時常變化菜色,乃至同樣的菜,能不斷變化花樣,煎炒蒸炸烘烤滷燉。

五、禪定:切菜大小一致、火候控制得宜、菜量適中。

六、智慧:前面五度修好,體會五個「有為法」的真諦;乃至將別人嫌東嫌西的批評「轉為道用」,你的智慧自然就開了。

所以,離開「有為法(世俗諦)」,沒有「無為法(勝義諦)」;也就是說「生活即是修行」,忙碌的人,不用特地去尋找專修場所,好好的在你家廚房用心煮好美味的飯菜,供養家中未來佛,就功德無量了。

 

相關文章:

一、【法遍書齋。首頁全覽】: 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

二、【煮飯與修行】: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/post/120808525

三、【六度波羅蜜】: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/post/98655113

 

 

 

 

文章標籤

開藏老和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六七因地轉

問:我是一個完美主義的人,頭腦裡老是會自己唸自己:這個不對,那個不好,我該如何修行?

師父笑答:這是你沒有自信心,「在意」自己的表現,所以你的主人不在了。不要去理那個聲音,不要有概念,不要分別,要活在當下。

因為你的「第七識」~麻煩製造者太強大了,它「執著」第八識的見分為「我」,又緊抓著第六識的「分別」不放。

而第七識的特色就是「執著」,所以中國字很多用語都是強調第七識「意」的特性,諸如:過意不去、意難忘、介意、在意、留意、任意...等等;因為第七識(意)被四大惑(我愛、我癡、我慢、我見)纏縛著,以致於「有情日夜鎮昏迷」。

然而,你要解脫也是需要靠「第七識」的另一特性~「恒審思量」,不間斷地親近善知識,聽聞佛法,如理作意,才能將第七識「轉識成智」,轉成「平等性智」;如此,第六識也才能「轉識成智」為「妙觀察智」。所以,這就是修行需要「六七因地轉」的道理。

 

相關文章:

【法遍書齋。首頁全覽】: 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

1、轉識成智: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/post/102875908
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開藏老和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P_20210216_193951.jpg

徒問:大年初五迎財神,佛陀有教在家居士賺錢的方法嗎?

師父笑答:賺錢很難的!俗話說:「人兩條腿,錢四條腿。」所以讓錢來追你會比較快。就好像這次的疫情,一個口罩2元,賣到15元大家也是要搶。

    賺錢不是單一因素,他也是緣起法。發財是一種「果」的現象,但是由「因」到「果」,這中間有四個緣:因緣、所緣緣、增上緣、等無間緣。

一、因緣:是指賺錢的發心動機、目的。

二、所緣緣:賺錢的對象,如顧客、工具。

三、增上緣:過去世累積的福報以及其他不可知的因素,好像這次的疫情,對某些行業是順增上緣(如口罩、防護衣、酒精...有關的行業)。若旅行社或航空業等,對他們來說,就是逆增上緣了。

四、等無間緣:不忘初心,以及正精進的經營。

由此可見,因果是非常複雜的,如果不懂因緣法,就很容易怨天尤人。現世針對「賺錢」可以做的就是:正確的發心,認真的工作,無所求的布施,再加上一顆知足常樂的心。祝福大家!

 

 

相關文章:

一、【法遍書齋。首頁全覽】: 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

二、【名與利】: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/post/109716524

 

 

 

 

 

文章標籤

開藏老和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• Dec 21 Mon 2020 17:24
  • 賴床

Screenshot_20221013-165230411 (1).jpg

居士問:我很會賴床,尤其是冬天,更不想離開被窩,怎麼辦?

師父笑答:你太好命了,上班的人哪裡有時間賴床!

 如果以十二因緣來分析,就是「六入→觸→受→愛→取→有→生→老死→無明」。你耳根聽到閙鐘響~醒了,「六根」接「觸」棉被,覺得好溫暖好舒服,產生「樂受」,想再多睡一下下,這是「貪愛」,媽媽來叫也沒用,你強強要睡,「執取」棉被不放,就「有」賴床產「生」了,而你都沒有想改變這個習慣,就是「老死」(僵硬固執),以致每天輪迴,又從「無明」開始。

 所以,聽到閙鐘響,就要起來,頭腦不要動,不要再讓身體的「觸、受」騙了!所以我常講,十二因緣從「觸、受」最好截斷,如此就不會落入「習慣的輪迴」,這就是在修行。

    辟支佛(獨覺)生在沒有佛的時代,他是靠自己觀修「十二因緣」而證悟成正覺。可見出生在沒有佛教導的時代,人人還是有機會成正覺。

 

 

相關文章:

一、【法遍書齋。首頁全覽】: 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

二、十二因緣相關法語:

 
三、免費申請法寶:https://www.wiseman.tw/4.html

 

 

 

文章標籤

開藏老和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P_20201024_194533.jpg

我們的情緒,很容易受到人、事、物「境界」的影響,尤其人、事是最複雜的。而學佛就是要學情緒管理的智慧,只要有智慧,就可減少人與人之間的磨擦與誤會。你看現在的透天厝設計,都是整間包得密不通風,然後房子前後左右架滿攝影機,可見「防衛自我」的心很重。

所以,真正的修行是要從慈悲喜捨(四無量心)做起。對別人要有「慈悲心」,待自己要善用「喜捨心」。

但是我們都習慣「以怨報怨」、「以恩報恩」,很難做到「無條件的慈悲」,因為我們都在等待別人先對我好。然而佛陀的教導是~即使你對我不好,我也要對你好!

而「喜心」就是無論在多惡劣的環境之下,懂得「無條件的正面對待」;比如今天有人對我不好,我也很感謝,因為他可以對我更不好,但是他沒有,感謝他的節制。

捨心」就是要懂得放下。比如說:當別人不接受我們的慈悲,或自己慈悲不起來的時候,要能够不逞強,要懂得撤退,讓自己的心平靜下來;這個捨也是不執著,連慈悲都不執著。

 

 

相關文章:

一、【法遍書齋。首頁全覽】: 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

二、慈悲喜捨: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/post/116130322

三、四無量心: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/post/120024447

四、喜心的要領: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/post/118971897

 

 

 

文章標籤

開藏老和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• Nov 20 Fri 2020 20:30
  • 吵架

P_20201120_203750.jpg

 

居士問:老公一直重複啐啐唸相同的事情,忍不住和他大吵一頓。事後有反省~真不好過!

師父笑答:遇到這種逆境界時,可以做二種觀想:

 一、想像對方是生命最後一天,瞬間妳會「悲心」流露。

 二、提升自己:想像自己已經是2500歲的人!(因為你所聽到的佛法,已經有2500年了。)這樣妳會和一個小孩子計較嗎?此時妳會「慈心」滿滿。

 

據以力爭一口氣~這種口氣不是正常的,是衝動、無明。即使妳爭贏了,也是兩敗俱傷。「觀自在」是觀自己在不在,而妳生氣起來,就被無明佔住了。

我們常說自己在學佛,但境界一來,才能真正看出修到哪裡去了,這也叫做「歷緣對境修」。要不然,佛法只是自我想像的美好裝飾品。

 

 

相關文章:

一、【法遍書齋。首頁全覽】: 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

二、《家家有本難唸的經》第三章 觀照自心遍在的覺者: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/post/98655461

 

 

 

文章標籤

開藏老和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P_20201106_193332.jpg

徒問:為什麼您煮菜時,常常煮到一半就把火先關掉,然後再切其他配料呢?

師笑答:煮飯跟修行一樣,要有次第,也要靈活。較難熟的根莖類先放下去炒,太硬的再加水悶爛,青菜葉可以慢一點,調味放最後......。

一道菜有很多配料,如果你來不急切好,可以先炒第一種,熟了關火。等第二樣切好入鍋後再開火,這樣可以保持檯面乾淨,也不慌張。而修行也一樣,當你修持一個法門遇到瓶頸時,可先放下、放輕鬆,讓自己歸零,不一定要一直往前衝,或定課非要完成多少才行。

我常說家庭主婦的道場在廚房,因為煮飯時你的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六根都要用上,除了眼睛觀察菜的新鮮、鼻子要辨別每種菜的不同氣味、舌頭嚐一嚐調味甘辛,而身體在廚房頂著高温、耐著性子,至於意識還要調配菜色、專注煎、炒、燉、悶,用心調養家人色身。所以,一位媽媽的靈活度,可說大都在廚房訓練出來的。

我小學四年級就煮給全家十幾人吃,那時還要去撿柴升火;而現代科技為媽媽們省了很多時間,所以鼓勵大家多多下廚,不只耐心增長,對佛法的體會將更深入。

 

 

【相關文章】:

一、【法遍書齋。首頁全覽】: 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

二、煮飯法門: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/post/98655327

三、大寮出祖師: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/post/98655191

 

 

文章標籤

開藏老和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聞思修

佛陀的慈悲不是看到眾生的貧窮、老、病、死。他的慈悲是展現在對眾生「無始以來不斷生死輪迴」的悲憫。

與眾生樂;是解脫之樂、寂靜涅槃之樂。

拔眾生苦;是看到眾生心靜不下來的苦、妄想執著的苦、生死流轉的苦,所以佛陀說法四十九年。

其實世間最有福報的人是:心有辦法靜下來好好閱讀經論,而不是享用人間的榮華富貴,吃喝玩樂。有很多人只是喜歡到處親近善知識,聽經聞法,卻沒有辦法靜下心來好好深思,到頭來聽只是聽,只修得從左耳進入,右耳又溜出去的「另類耳根圓通」,要增長智慧,可能效果有限。

故佛陀在《楞嚴經》喝斥阿難:「汝千日學慧,不如一日學道。」所謂「學慧」,即是只學到聞慧(了解經文的法義)而已,還是不能解脫。後一句「學道」,才能具足修慧;有了修慧,才能面對任何的境界,解脫自在。

但是要有修慧,則必須種下修慧的種子(換句話說,當你有了聞慧以後,還要不斷地用心反思,才能熏習成道種,這段過程叫做「思慧」。)一般人都停留在喜歡聽開示的「聞慧」,而忽略了「思慧」的重要性,以致於聽遍了很多的佛法,還是沒有辦法成就「修慧」,殊為可惜。

 

 

【相關文章】:

一、【法遍書齋。首頁全覽】: 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

二、【生命的學問】: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/post/118614171

三、【迷信】: 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/post/98655497

 

 

 

 

開藏老和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P_20200509_114939.jpg

所謂的「怨天尤人」,不是有個造物主或誰和你做對。自古以來,怨天尤人者,沒有一個成功的,而且人生會開始走下坡,乃至自取滅亡,和劉邦爭天下的項羽就是例子。

其實,「怨天尤人」指你在抱怨「天:時間;人:空間」。但是時間空間是要自己去把握、營造的,因為「時間代表智慧、空間表福德」。所以一個人要成功,一定要以智慧為因,福德為緣,如此時空交會,福慧兼運,因緣際會時,果報自然成。

老子曰:「和其光,同其塵。」就是要我們把握時間,創造祥和的空間。若以這次肺炎疫情舉例,全球有185個國家有疫情,如果能把握黃金時間點做出決策者,都能給該國百姓安心、安全的生活空間。

所以請把握人身難得,好好修行,以智慧掌握時間,就能營造有利的空間(好的人際關係)來累積善行福德的助緣;那你就可以超越時間、空間的束縛,也才不會怨天尤人。

 

 

【相關文章】:

一、【法遍書齋。首頁全覽】: 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

二、【十字架】:  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/post/112829999

 

 

 

 

文章標籤

開藏老和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• Apr 22 Wed 2020 19:58
  • 掉舉

P_20200420_112641.jpg

居士問:最近因受疫情的影響,導致減少外出;但常待在家中,反而感到心中悶悶不樂。

師父答:不只你這樣,目前全世界有好幾億人幾乎被禁足家中,致使家暴案件不斷攀升。這原因是我們凡夫眾生,日常生活掉舉(躁動)慣了,突然要宅在家,他的心中當然沒有辦法靜下來,就會想東想西,好像要做點什麼事,才能解決無聊的苦;好比約朋友出去唱歌、看電影、逛街、喝下午茶......,反正就是心無法靜下來面對自己,閱讀有益身心靈的書籍。尤其被強迫隔離時,內心更躁動不安,情緒上下起伏,甚至崩潰。

所以,疫情未解除前,我們除了配合政府戴口罩、多洗手、保持社交距離外,還可以「藉境觀心」:

一、思惟佛陀的正見:無常。因為這疫情的大流行正是觀照無常的最好機會。

二、保持正思惟:一切示現,都是最好的安排。人類不活動,印度就有三十萬隻希有的海龜上岸產卵;全世界一個月飛機停飛,等於六百萬輛汽車停駛,對全球暖化的減緩助益良多;大海中郵輪不再奔馳,海洋得以休息養生。

所以,每一個現在,都會成為過去;每一個未來,會變成現在,因此活在當下就對了!

 

 

※註:何謂掉舉?此是唯識學專有名詞。謂隨憶念喜樂等事,心不寂靜為性。

 

 

【相關文章】:

一、【法遍書齋。首頁全覽】: 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

二、【如何開智慧】: 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/post/98655111

 

 

開藏老和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• Apr 15 Wed 2020 20:07
  • 瀟灑

P_20200404_162311.jpg

 

很多人認為自己是個「瀟灑」的人,但是苦逆境界一來,才發現瀟灑不起來。

其實,能「瀟灑」就會「自在」,而這二個字都是「水」字旁,指心境要達到瀟灑境界,首先要做到《老子‧第八章》:「上善若水。水善利萬物而不爭,處眾人之所惡,故幾於道。『居善地,心善淵,與善仁,言善信,正善治,事善能,動善時。』夫唯不爭,故無尤。」若能做到水的七種特質,那你就可以隨緣不變,不變隨緣,不受限制隨圓就方。

老子借用水的德行,告訴我們做人處事的態度與方法:1、要效法水往低處流,謙卑自處。2、學習水的沈靜,讓心靜下來,方能生生不息。3、效法水的純淨,心中沒有成見,善盡仁愛之德。4、善於表達誠信的語言。5、學習水的平正,善於調整自己。6、效法水的柔軟本能,隨圓則圓,隨方則方。7、效法水的行動,善於把握時機,順應天時。

能向學習這七種特質,你的生命高度自然提升,心中即能逍遙任運,無罣無礙。

 

 

免費贈閱:學習空性的智慧,都在《當孫悟空遇到唐三藏~修心七要新解》、《家家有本難唸的經~心經的生活智慧》二冊,請連結以下官方網站,留下住址、姓名、電話,即免費寄送。 https://www.wiseman.tw/7.html

一、【 當孫悟空遇到唐三藏~修心七要新解】:

   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/category/2991983

二、【家家有本難唸的經~心經的生活智慧】:

    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/category/2991985

 

 

【相關文章】:

一、【法遍書齋。首頁全覽】: 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

二、【生活品質】: 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/post/120010152

 

 

 

文章標籤

開藏老和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P_20200317_174521.jpg

 

佛法重行,「真知」必能行。

如果你遇到苦、逆境界,平常熏習的佛法用不出來,表示你只是一知半解,還要繼續深入經藏;一直到你面臨種種境界時,可以馬上將「」用出來,而不會再用「自我的習氣」直接反射出去。

所以,哪一本書或經典你很受用,就要反覆多讀幾遍,讓自己熟能生巧,才能成為你生命的一部份,如此才可名為「真知」。莊子說:「且有真人而後有真知。」真人就是真正能够實踐出來的人,他的知才是真知,否則即是「假知」(他的知道只是一種常識而不是智慧)。具足真知,你的心才能轉境。 

如果你不知道要讀哪一本書,那就把師父的著作《當孫悟空遇到唐三藏~修心七要新解》、《家家有本難唸的經~心經的生活智慧》二本多讀幾遍,因為《心經》、《修心七要》是《大般若經》的菁華,能純熟才有空性的智慧,遇到境界才真的看得破、放得下

 

 

免費贈閱:《當孫悟空遇到唐三藏~修心七要新解》、《家家有本難唸的經~心經的生活智慧》二冊,請連結以下官方網站,留下住址、姓名、電話,即會寄送。 https://www.wiseman.tw/7.html

 

相關文章:

一、【法遍書齋。首頁全覽】: 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

二、【 當孫悟空遇到唐三藏~修心七要新解】: 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/category/2991983

三、【家家有本難唸的經~心經的生活智慧】:  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/category/2991985

 

 

開藏老和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P_20191219_210304.jpg

所謂的「具足正見」,是你要有無常、無我觀;而且要親身經歷印證過,才能凡事如理作意。

無我」的實踐,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不要有捨我其誰的衝動,樂於韜光養晦,奉行老二哲學。

無常」的觀照時機,更是天天都在你的生活週遭上演;就如同這次的武漢肺炎疫情,平常5元的口罩,突然變成希世珍寶,還要排隊搶購。桃園機場要擴建第三航廈,可是疫情的因素,出國旅人只剩二成;而旅行社、飯店生意更是一落千丈,這個慘況在過年前有誰料想得到?這都是無常。

 

 

 

相關文章:

一、【法遍書齋。首頁全覽】: 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

二、【苦能軟堅】: 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/post/98655271

 

 

文章標籤

開藏老和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P_20200219_173937.jpg

 

有位修行人,對來跟他學的信眾並沒有規定任何的戒條,他只是要求他們:「不管你做什麼事情,都要保持覺知!」

有一天,來一位抽煙的信眾,問師父修行可不可以抽煙?

師父說:我不能說可以不可以,但是我只能告訴你「要看清楚每吸一口煙,以及吐出一口煙的全部過程」,然後動作要放慢,如此才能覺知抽煙的真正感受。

一個星期後,他自己就不抽了,因為他感覺煙味又苦又澀,不禁疑惑自己怎麼會吸煙去熏自己的肺臟?這是修觀照力、覺察力來超越不良習性的方便下手處。 

佛法的重心是「止、觀」的「」,能在日常生活中時時有覺有觀,則終有成就的一天。這也是《心經》上所講的:「揭諦‧揭諦‧波羅揭諦‧波羅僧揭諦‧菩提薩婆訶。」(經歷過、經歷過、超越經歷過,完全超越經歷過,圓滿成就覺悟。)

 

相關文章:

一、【法遍書齋。首頁全覽】: 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

二、【觀照說話】: 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/post/98655309

 

文章標籤

開藏老和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Screenshot_20221013-165230411 (1).jpg

徒問:您說十二因緣是一個圓,只要從「其中一個」截斷就不會一直輪迴。那要從「哪一支」下手才容易呢?

師曰:十二因緣是:無明→行→識→名色→六入→觸→受→愛→取→有→生→老死。眾生會苦是源於「無明」,如果都順十二因緣流轉,每天就會不斷的輪迴。

而若從其中一個因緣切開就有頭有尾,不再是一個圓。但是要從「無明」下手很難,因為「無明」何時起來自己常常不知不覺;而從「」截斷也難,因為怒火攻心,衝動時,已經停不下來了。 

從「」、「」來觀照、截斷生死流比較容易;在日常生活中,我們每天的「六入(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)」都會接「」到色、聲、香、味、觸、法「六塵的境界」。只要六根觸境,保持覺知,就不會被苦、樂的感「」所影響而貪「」或憎恨。

只要你不強化抓「」愛憎的反應,那就不會「」問題產生。沒有問題,就不會產「」煩惱;也不會「僵硬固執(老死)」,令無明的種子愈來愈多。因為,一旦「無明」升起,很快就十二因緣流轉不休;所以不必等待後世去投胎才叫做輪迴,「一念」就可以輪迴一圈了。

 

 

相關文章:

一、【法遍書齋。首頁全覽】: 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

二、【了生死與斷輪迴】: 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/post/118981873

三、【超越十二因緣】: 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/post/119351296

 

 

 

 

開藏老和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P_20191126_211754.jpg

 

 

佛陀在《四十二章經》講「人有二十難」,其中「有勢不臨難」的「臨」是靠近的意思;換言之,當你有權有勢,不依靠權勢很難。

「欲成人上人,先做眾生奴。」因為要做到有勢不傲慢,能够照顧愛護弱勢者真的很難見,所以佛陀才會說這是二十難之一。

這也是我常說的,修行人「福報太大」容易生起慢心,而慢心是六根本煩惱:貪、嗔、癡、、疑、不正見的第四個,也就是說比貪、嗔、癡還要難斷除。為什麼?因為「我慢如高山,法水流不入。」既然佛法流不入你的心中,哪有可能正知見,所以不可不慎!

 

 

 

相關文章:

一、【法遍書齋。首頁全覽】: 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

 

 

 

文章標籤

開藏老和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P_20191031_160228.jpg

吃米其林一星二星三星、搜集名牌包、開名車、住豪宅、每個月都出國,充份享受這地球村的高檔物質,你以為這是高品質的生活嗎?其實,這是「高價」的生活。

真正的有「生活品質」是~生命不斷地成長超越,過著沒有煩惱、無憂無慮的生活。

你看鄉下老人:出門打赤脚、騎著生鏽老鐵馬、粗衣淡飯,滿臉皺紋曬得發亮,看起來無牽無罣,每天過著逍遙的生活,而我們都看不出來。

 

 

相關文章:

一、【法遍書齋。首頁全覽】: 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

二、【單純的人】: 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/post/119838792

 

文章標籤

開藏老和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P_20190727_110446.jpg

《心經》是佛陀要解決我們的迷信所宣講的一部經,它是佛法的核心。

在世間的日常生活中,我們的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,不管你做什麼事情,都要經過,所以這部經的名字才叫做《心經》。

佛陀絕對是教我們心法,他不會要我們去心外求法;換句話說,修行是在修正每個人的身心狀況,而不是去改變別人。

所以《心經》最重要的三句是:觀「自」在菩薩(觀自己在不在)、「行深」般若波羅蜜多時(實踐)、照見「五蘊」皆空(我空)。

 

 

相關文章:

一、【二十五圓通】: 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/post/98655297

 

 

 

開藏老和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P_20190805_124931.jpg

 

很多人常愛說自己不忮不求,保持平常心。你真的了解平常心嗎?

佛法的中道是平常心,而平常心就是三法印的「涅槃寂靜」。所以,「涅槃寂靜」不是外來的,也不是修了才有~因為「心」本來就是平常的。

但是,「心因境有,境由心生。」當「心隨境轉」時,那就落入分別心,而你的心就「不平常」了。

 

 

相關文章:

一、【中道】: 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/post/117522544

 

 

 

 

文章標籤

開藏老和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P_20190712_135807.jpg

魏居士問:為什麼「四念處觀」就可以破《心經》所講的「五蘊」

師父開示:因為「」是要「破執著」,而我們執著什麼?執著、執著。所以每個人都有:分別我執、分別法執;俱生我執、俱生法執。 

 最基本的「」是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識等五蘊和合。而色、受、想、行,這四蘊都要有「識」住在裡面,是謂「四識住」。所以,若要破五蘊,要修「四念處觀」來對治四識住。 

 即觀身不淨照見色蘊是淨的執著→觀受是苦照見受蘊是樂的執著→觀心無常照見想蘊是常的執著→觀法無「我」照見行蘊有我的執著。所以,先破色蘊,次破受蘊,三破想蘊,最後即可照破人我執、法我執。 

 今天就從「觀身不淨」開始修吧!~觀照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,都會有不淨流出,眼屎、耳屎、鼻涕、舌苔、身垢、汗臭、尿屎......甚至,頭髮、指甲、皮膚、牙齒。你要一直觀察它的變化,幾天後你對色身的看法,就會有所改觀。

 

 

 

 

相關文章:

一、【正知見】 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/post/108786904

二、【為何需要大乘佛法】: 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/post/118046955

 

 

 

文章標籤

開藏老和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«12 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