荷花08.jpg

四十幾年來,佛教界每隔幾年就橫空出世一位教主,自稱釋迦牟尼佛第幾世,要不就是禪宗第幾代傳人,自稱證阿羅漢或佛菩薩,廣收門徒,還可以幫弟子印證修到第幾地。

他們有一個共同特色,就是不知戒法,所以才敢大妄語,「未證言證」。他們強調打坐,自稱一坐可以八小時,而打坐引發的「神通」令很多人好奇,進而追隨。又教主本身很會搞神秘,要有一定「等級」才見得到。

其實佛陀告訴我們,要開智慧是要透過「聞思修」,長遠熏習而來,不是光靠打坐就可以成佛的。

所以就曾經聽聞,有某教主罹患重病時,才發現他多年來的打坐功夫使不上力,才宣告我以前所講的知見都是不正確的,勸大家好好念佛,阿彌陀佛才是唯一的依靠。為什麼會產生這種結局呢?因為經上告訴我們:「神通不敵業力」。

諸位有緣人,學佛是要「開發智慧」來面對人生的老病死,心無恐懼、無罣礙的,不是要練功夫啊!唯有「老實聞思修,真的沒有捷徑。」高鐵開通時,大家說我們的耐心只有台北到高雄的90分鐘;經過十幾年來,我們的耐心只剩下短影音的30秒,看書的耐心更是沒有了。

你不要以為六祖惠能真的沒有讀書,只聽到一句《金剛經》就開悟,其實他多生累劫已經聞思多少經典,只是你不知道而已。

現在是學佛的黃金時代,要什麼經典都有,不用效法玄奘大師去印度取經十七年了。佛子們!不要再浪費你的大好人身;佛法沒有什麼神奇的功夫跟秘密。釋迦牟尼佛是慈悲又平等的,一切都留在經典上了。要「聞思」具足後,落實在生活中去運用,修正自己身口意行為

拿出一本經典來面見佛陀吧!《華嚴經》說:「自皈依法,當願眾生,深入經藏,智慧如海。」

相關文章:

一、【法遍書齋。首頁全覽】: 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

二、【百花齊放】: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/post/122408585

三、【思的重要性】: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/post/120912913

四、【為什麼你還沒開悟】: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/post/121386122

五、【要如何開智慧】: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/post/121974155

 

開藏老和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歷緣對境修

 身體的老病,並非我們可以主宰的,就交給醫師(藥師佛的化身)去處理。雖然佛法難聞,善知識難逢,但人身更是難得。人身雖然說屬於色法(物質層面),然而未涅槃解脫前,還是需要倚賴人身才能聞思修佛經上的心法(精神層面)。
 
 所以龍樹菩薩於《中觀論頌》曰:「諸佛依二諦,為眾生說法;一以世俗諦,二第一義諦。若不依俗諦,不得第一義;不得第一義,則不得涅槃。
可見要解脫涅槃的智慧(第一義),仍不能離開人身(世俗諦) ;因為唯有難得的人身,才能修行「轉識成智」。
 
 因此,聞思修的「修」,是要有各種「順境」、「逆境」的境界來讓你面對,看你是否將佛法用上。如果你名利雙收,一切滿你所願,有得意忘形嗎?你萬一得了重病與平常健康的心境,都沒有差別嗎?你有沒有四處跑宮壇求神問卜?有沒有呼天嗆地問為什麼是我?
 
 如果順境與逆境,你都平常心面對,都沒有分別的接受,那你就是有做到《心經》最後一句講的:「羯諦。羯諦。波羅羯諦,波羅僧揭諦,菩提薩婆訶。」~超越、超越、一切都超越了。
 

相關文章:

一、【法遍書齋。首頁全覽】 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

二、【超度】: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/post/119866965

三、【超越二元對立】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/post/120796561
 

   

開藏老和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我學佛好像太慢了

智慧是要靠長遠熏習,沒有快一點的捷徑,所以有它的次第的。你的心越急則更無法開出智慧的花朵,故子曰:「欲速則不達。」

因此親近善知識與聞思佛法一定要有耐心、信心。反而要學習老子的慢活,按步就班:「聞、思、修」,不可能一蹴可及。

首先要成就「聞所成慧」,再成就「思所成慧」,最後應用在日常生活及工作中,點點滴滴的親身體驗悟得到的,才叫做「修所成慧」。你可以參閱拙著《不認真月認月影~楞嚴經通說二》中第33頁:「聞,思,修三慧的區別。」

你首先要把心定下來,腦海中不要浮現出一大堆的妄想。唯識學「五別境心所法」中的次第是:「欲、勝解、念、定、慧。」可見心定不下來是沒有辦法開智慧的。

楞嚴經》上說的:「戒,定,慧三無漏學。」首先要有「戒」,然而這裡的戒,是要叫你把心帶回家,不要一直妄想紛飛的往外跑,要把自己的心收攝好。如此才能有「定」力,有了定力才不容易被境轉得昏沉、掉舉。

修行的路才能穩定熏習成長,進而啟發抉擇的智慧,有「智慧」才能靠自己解決生活中的煩惱,沒煩惱才叫「解脫自在」。

所以要親近善知識也是一樣有次第的:親近善知識、聽聞正法、如理思惟、三依一向(請參閱拙著《照見五蘊皆空~無我的正能量》。)

禪宗三祖僧璨大師的〈信心銘〉曰:

至道無難,唯嫌揀擇;

但莫憎愛,洞然明白;

毫釐有差,天地懸隔。

最後祝大家  身心穩定,法喜充滿。

 

相關文章:

一、【法遍書齋。首頁全覽】 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

二、【生命的學問】: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/post/118614171

三、【大海都是你的】: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/post/122382583

四、【不安】: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/post/121015914

 
 
 
 

 

文章標籤

開藏老和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度眾生

 

居士問:我的好朋友原本是個開心果,但現在天天都不快樂,我想要度他學佛!

師父說:修行的第一步要先「自覺自度」,而不是度眾生。

你看佛陀一生傳記就可明白:為什麼他要選擇走修行的路;因為他知道如果連自己都度不了,怎麼有能力去度自己的家人及釋迦族。所以他成佛後才回去皇宮度父母妻子,以及有緣的族人。

雖然你很有悲心,不忍眾生苦,但是不要急!不要怕沒有眾生可度!只要你的悲願還在,隨時都有讓你度不完的眾生。

所以先把自己度好吧!要活在當下,不要活在過去,未來,更「不要活在別人的家裏或身上」,因為你的心在那裏,你的身就在那裏。

什麽是「外道」?只要你沒有「觀自在」,你就是外道;只要你的心往外追逐,就是外道。

老衲頌曰:

萬物靜觀皆自在,

一念動情盡苦海,

轉心向內卽出路,

攀緣馳外費工夫。

 

相關文章:

一、【法遍書齋。首頁全覽】 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

二、【自度的重要性】: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/post/122346551

三、【撕裂自我的面子】: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/post/98655255

四、【觀照自心遍在的覺者(心經的生活智慧第三章)】: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/post/98655461

 

開藏老和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時間與空間

「時間」與「空間」是唯識學《百法明門論》中24個「心不相應行法」其中兩個。「心不相應行法」即是與八識心王不相應,一旦「在意了」,那就與你有關係了,甚至執著,產生煩惱。

因為眾生的分別心特別強,所以有的人特別在意「時間」,常常在「趕時間」、「沒時間」,就是沒辦法從從容容的過日子。我搭火車,常被徒弟笑說提早到可以搭前一班車,因為我在高鐵站常常看到提著行李在電扶梯上奔跑的人,多危險啊!

而「空間」在不相應行法上的用語是「」,有時間就有距離,距離也是空間。你的房子是買他的「空間」來居住,但很多人在超市特價時,買一大箱衛生紙、廚房紙巾、一箱蘋果、一箱奶粉......為了省一百元,將室內空間都塞滿,這有智慧嗎?

唐三藏西行印度取經,一步一脚印來回19年,如果他很在意、執著時間與空間,他就去不了了。這可以看出他已經超越時間、空間的束縛了。

以下列出24個不相應行法,自己聞思看看,哪些你都緊抓不放,拿來煩惱用的?

心不相應行法,略有二十四種:一、得,二、命根,三、眾同分,四、異生性,五、無想定,六、滅盡定,七、無想報,八、名身,九、句身,十、文身,十一、生,十二、老,十三、住,十四、無常,十五、流轉,十六、定異,十七、相應,十八、勢速,十九、次第,二十、,二十一、,二十二、數,二十三、和合性,二十四、不和合性。

 

相關文章:

一、【法遍書齋。首頁全覽】 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

二、【高手在人間 (1)時間篇】: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/post/121121674

三、【老和尚說故事~元曉大師開悟記: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/post/121642589

四、【心靈小語~耐煩】: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/post/122039204

 

文章標籤

開藏老和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智慧在哪裡呈現?

「智慧」在哪裡呈現?就在每一個做人做事當中呈現!

而佛法最可貴的智慧,就是「萬法性空」;正因為「萬法的自性是空」,所以才能藉著各種善緣運行轉化命運,這才是大乘佛法「畢竟空」的真理。

現今社會有部份的人對佛法一知半解,當他在人生過程中遭受到打擊、挫折,就只會抓住「色即是空」、「四大皆空」、「一切都空」來逃避現實,認為反正什麼都是空的。自己不思改進,不圖振作,甚至認為自己在行「忍辱波羅蜜」;其實依我看來,這不是什麼「忍辱」,而是天大的「愚痴」啊!

語重心長奉勸各位:真正了解大乘「空性見」的人,會把自己的人生處理得更理性、身心更健康才對;唯有身心健康、家庭和諧、人際關係良好、事業工作如意,我們的「慈悲心」才會自然升起。

試想,如果把自己的生活弄得一團糟,人生到處都是「」,又怎能引發慈悲心呢?

所以唐朝華嚴通家李通玄長者說:「若離開現實的苦惱世界,則安樂理想的佛智淨土亦不存在。」換言之,想要求安樂理想的佛智淨土,只有向自己的五蘊身心之中下手。所以《六祖壇經》云:「佛法在世間,不離世間覺,離世覓菩提,猶如求兔角。」

 

相關文章:

一、【法遍書齋。首頁全覽】: 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

二、【照見五蘊皆空】: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/post/98655151

三、【五蘊熾盛苦】: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/post/121295454

 

 

 

開藏老和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不認真月認月影

我們有二個心:一個妄心,一個真心。

你一覺醒來,頭腦開始講話、分別:想賴床,覺得還好累、頭怎麼痛痛、膝蓋有點僵硬,或是美女起床,覺得美好一天開始囉!......這都是你的「妄心」開始妄動,也是分別心最強的「第六意識」,國外心靈導師稱他是你的「室友」。

這個看到、聽到、聞到、接觸到就起分別的,可以說是你的心被境界轉了;久而久之,你就會以為這個「室友」是「我」,這就是《楞嚴經》所講的「不認真月認月影」。

因為你不知道有一個如如不動的「真心」在看著你的「妄心」隨境紛飛,蜻蜒點水,像孫悟空七十二變。妄心」會讓你的精神不集中,更嚴重的會「思覺失調」,最後演變成精神疾病。

所以「佛」,翻譯中文是「覺」,佛是一位24小時都覺醒的人。所以「保持覺知」就是讓自己不動的「真心」時常在,不要讓「妄心」趁隙當家作主。


 (註:依世俗諦講,才會有真,妄的分別。就勝義諦說:唯一心。

諸佛依二諦為眾生說法,一世俗諦,二勝義諦。不由世俗諦不能入勝義諦,不得勝義諦不能入涅槃。)


相關文章:

一、【法遍書齋。首頁全覽】: 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

二、【人生就像走鋼索】: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/post/119167960

三、【如何開智慧】: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/post/98655111

 

 

開藏老和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有夢才美
徒問:師父《金剛經》不是說「未來心不可得」,但您八十歲了,還計劃要寫《成唯識論點睛》一書呢?

師父笑呵呵說:我還有很多美夢還沒完成呢~有夢才美!

很多自殺的人,他就是沒有夢想了,覺得人生沒有希望。如果他有數不盡的夢想還沒達成,他應該會覺得「人身難得」,振奮起來的。

佛法不是叫你不要有夢想,而是要您不執著;一旦你執著夢想還沒達成絕不放手,那就是十二因緣的「取」。「取」執著就「有」煩惱「生」出來了,然後「老死」一直固執下去,就又輪迴一圈,從「無明」開始了。

所以有美夢是好的,但是要有一顆隨時接受「無常」的心,圓滿的果或缺陷的美都接受,那就自在了。

 

註:十二因緣:無明→行→識→名色→六入→觸→受→愛→取→有→生→老死。

 

 

相關文章:

一、【法遍書齋。首頁全覽】: 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

二、【安忍的力量】: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/post/121280950

三、【開悟的秘訣】: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/post/121338610

四、【超越十二因緣】: 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/post/119351296

 

開藏老和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不要怕麻煩

古代聖賢證悟者,有誰教你「快」呢?沒有!都是要慢活、逍遙、難得糊塗;但是現代科技、經濟發展,已經把大家不斷帶往「快還要更快」。

現代人茶來伸手,飯來張口,你只要付錢;起床就人手一杯手搖飲,中餐、晚餐去外面吃已經落伍,要叫foodpanda送到家門口才是王道~但這不是幸福!

其實,就算你把整本《老子道德經》都背起來,也無法學會「慢活」。真正的幸福,是要懂得生活;在日常生活六根觸境中活在當下,「有耐心」的做好應做的家務事、小事、瑣事、多多自己動手,不要怕麻煩。如果事事都要別人服務,只會導致你「越來越不懂得生活」,如此豈不是把你的幸福感越推越遠。

這「怕麻煩」的習氣,在宗教界也一樣渲染開來:現在是農曆七月,正是全台灣做法會的「旺季」,去寺廟、媽祖廟、玄天上帝廟,甚至土地公廟都可以繳錢、立牌位,請專人誦經、請佛菩薩為你消業障、超薦祖先,甚至網路線上繳費就可以;但是你從來沒有想要好好的誦一部經回向自己,回向列祖列宗。

你自稱佛教徒,佛教「三部經王」你知道是哪三部嗎?都沒有一點好奇心,想要發心讀一遍,看看釋迦牟尼佛講了什麼嗎?為什麼會稱「經王」呢?《法華經》有二十八品,幾乎每一品都是勸你要「如是受持、讀誦、解義」,他沒有一句是要你去繳錢請專人誦的。

清明節、中元節,只要我在外頭經行散步,就會有鄰居問我:「師父!你怎麼沒有去誦經做法會呢?」我是發願續佛慧命的「講經法師」,我寧願沒有人供養,也要學佛陀只是不斷講經,講到沒有人要聽,我就用寫的留下法寶。這些經典都是古代出家人,一步一脚印從印度取經,經過無數人前仆後繼拿生命換回來的,也才有今日的《大藏經》被留下,我怎能不講給有緣人聽呢?

佛陀在《楞嚴經‧第九卷》最後交待阿難:

汝等必須將如來語,於我滅後傳示末法,徧令眾生開悟斯義,無令天魔得其方便,保持覆護,成無上道。」

法是我的生命,就是繼續講,我無法講了還有徒弟講。沒人供養,佛陀也教我們去托缽;所以發願「續佛慧命」的法師是不會餓死的,我就是最好的證明。

今年八十,講經三十餘年,已出版二十本經典的講記,今日再發願要註釋《成唯識論點睛》,留給以後要信解唯識學的有緣人,敬請期待!

諸位大德!不要怕麻煩,好好生活就是修行,因為離開生活沒有修行可言,切記!切記!

 

相關文章:

一、【法遍書齋。首頁全覽】: 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

二、【地藏經可以晚上誦嗎?】: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/post/120187395

 

 

 

開藏老和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百花齊放?

台灣是一個「宗教自由」的好所在,可是各種宗教百花齊放時,居士常疑惑來問:轉世制度是釋迦牟尼佛講的嗎?有人自稱是釋迦牟尼佛第幾世,真的嗎?靈媒是佛法嗎?又有人自稱已證八地菩薩,甚至還會幫人認證你修到哪一階位了?有人持大悲咒可以讓水滾到一百度,真的嗎?有人自稱只有他們的助念團助念,才會往生極樂世界,真的嗎?

你所看到聽到的種種狀況,是真是偽,在《楞嚴經》第九卷,佛陀講述「五十陰魔」都已經預言了;不只是現在才有的亂象,其實在二千五百年前的佛陀時代,種種外道早就如此自稱了。你看看現在的修行人,有人落陷在「五十陰魔」而不自知,還沾沾自喜,以為自己很了得。哀哉!

所以真正懂「唯識學」的人,絕不會去修「心外的方便法」,卻以為是究竟。「唯識學」就是要先讓你暸解自己生命的真相後,你自然就可以走出迷惑。

當你「接觸境界」的當下都很覺醒,那就是「現觀」(也即是所謂的“ 活在當下 ),這樣你就不會被境界轉,而起煩惱造業結苦果;如此是超越「十二因緣」的輪迴,解脫自在而證涅槃。

所以佛陀一生最大的成就,就是度了他自己,也才有《金剛經》那句:「如是度盡無量無邊眾生,實無一眾生得度者。」因為真正得度的是你自己,甚至開悟只會是「自知自證」的,無須任何人給你印證;所以六祖才會說:「如人飲水,冷暖自知!」而天台宗創宗的智者大師,他謙虛自稱只是「資糧位」的六根清淨而已。

但話又說回來,如果要達到「現觀覺醒」而不被境轉,還是需要「眾生」(善知識、家人、朋友、每天接觸的人事物)提供種種境界,讓你熏習、練習啊!所以才會有:「一切都是為你而發生」、「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」,來訓練你的接受、忍辱;因此佛陀以誰為善知識?以「眾生」為善知識的。

所以修行只要你保持覺醒,現觀莊嚴,活在當下時,還需要修忍辱波羅蜜嗎?不用!因為心外無法嘛!

經上說:只要文字語言顯現得出來的都是方便法,不是究竟法。真正的究竟法:唯有一心。到最後連心也不可得,所以《金剛經》說:「法尚應捨,何況非法」。本來是無心,為了說法才說一心,因此證悟空性者又稱:無心道人。

佛陀傳給迦葉尊者:「法法本無法。」既然本無法,那也本無心啊!因為:心生種種法生,心滅種種法滅。

修行~

第一步:「只有法,沒有我」。

第二步:「法法本無法」。

第三步:「連心也了不可得」

那怎麽達到呢?只有不斷地聞思修。悟由聞思修,法從恭敬求。這裏「恭敬」是指要用真心去求。但末法眾生有辦法用恭敬心跪倒在你的足下求你嗎?除非你是大師級的。

話又說回來,如果你真的成為大師級的或是成佛,真的有眾生跪在你的足下求你為他宣說佛法嗎?大部份要求的絕對不是佛法,而是要你給他加持,增褔增慧消業障,保平安健康,家庭美滿,事業順利就好啦!

(註:今天文長,如果不易懂,請再多看幾次~反正颱風假可能放2天!)

 

 

相關文章:

一、【法遍書齋。首頁全覽】: 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

二、【為什麼你還沒開悟】: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/post/121386122

三、【開悟不難】: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/post/98655103

四、【眾生心】: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/post/120111309

 

文章標籤

開藏老和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