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分類:※四、生活即修行 (48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  • Jul 18 Thu 2019 17:10
  • 苦諦

P_20190519_165729.jpg

徒問:一大早在診所外面排隊掛號,有幾位長者聊天,聽起來好像都活得很苦?

師答:《法華經》云:「三界如火宅。」所謂的三界,就是我們生活的地球是欲界,還有色界、無色界。這三界還是難以脫離魔王的掌控(魔王是隱喻我們的欲望)。因此佛陀成道後宣講苦、集、滅、道「四聖諦」,特別強調「苦當知當解」。

人是五蘊和合的身心,所以會有三苦(苦苦、壞苦、行苦)、八苦(生、老、病、死、愛別離、怨憎會、求不得、五蘊熾苦)、十一苦......無量無邊的苦。也因為有重重無盡的苦,你才會想要出離;所以擁有人身是最好修行的,千萬不要怕苦。因為苦也是緣生緣滅的,藉苦才能出離三界;這苦諦是「聖諦」,表示他是無依無住出離之道。

 

 

 

文章標籤

開藏老和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P_20190519_165607.jpg

 

居士疑惑地問:我可以生氣嗎?我試著客觀看待事物,但真的很難!有時候我覺得辛苦委屈自己。

師父回覆:思嘉妳好!所謂無明,是指不知凡事的背後都有許多錯綜複雜的因素(因緣)造成的。但吾人的主觀意識都只看到單一因素,以致對於別人的犯錯都會很在意甚至很生氣

其實妳只要冷靜地去看到其背後的種種因素,妳就會發現那個犯錯的人,他也是落入無明的漩渦中;他也是不由自主的苦,他也是業力的奴隸啊!大家都是六道輪迴的眾生,何忍苦上加苦。如此看待,妳就能夠比較容易釋懷。

有能力當然要對人包容,但也不能夠因為對人慈悲而使自己起煩惱,這時妳就要暫時離開境界,等到妳真的有辦法對人慈悲時,再去面對,如此妳才能比較容易接受。佛陀並沒有說不能生氣,他只是強調不能對眾生起嗔恨心;儒家《中庸》也說:「喜怒哀樂之未發,謂之中;發而皆中節,謂之和。」可見,有時候生氣,反而可以緩和緊張的氛圍。

言長紙短,就此打住。祝福你們闔家安樂,平安吉祥! 老衲 開藏合十。

 

 

 

文章標籤

開藏老和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P_20190310_215831.jpg

大街小巷,你可以看到開車的人習慣要將愛車「方便」停在郵局、銀行、茶店、便當店的正門口,乃至佔用一個車道,而造成交通阻塞~這就是「貪圖方便」,也是微細的「貪」心所。你有觀照到嗎?

我們要留意,千萬不要被你的貪嗔癡習氣給綁架了。將車停在不妨礙別人的適當地方,再走去你的目的地,這不只是雙贏,其實是「功德無量」的。除了省罰金、用路人安全、走路運動,可減肥又可修行~滅除貪嗔癡。更何況遵守交通規則,本來就是國民的義務。

建議早點出門,不要急急忙忙,學習過著從容的人生。

 

 

 

 

文章標籤

開藏老和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人生就像走鋼索

 

 

居士問:放下、自在我們都知道,可是在家煩惱多如麻,是要怎麼去做?

師父笑答:人生的道路就像在走鋼索,要勇敢地踏出第一步!

但是,您手中的平衡桿,要記得隨時歸零(不偏左也不偏右),才能活在當下,保持覺知。如此,不斷地練習,終有一天,就會如履平地般的安穩前進,無有恐怖,無有罣礙。

 

 

相關文章:

一、【抽油煙機】

http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/post/98655277

 

 

文章標籤

開藏老和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• Jul 06 Fri 2018 15:50
  • 習慣

習慣

徒問:牆上時鐘已經從西邊換掛東邊二個月了,為什麼我還是習慣往西邊看呢?

師笑答:就是習慣!習慣就是習氣!而你有很多的習慣性,如果又執著,這習慣就會讓你產生煩惱、束縛,讓你不自在。

 佛陀制比丘行頭陀行時,規定不可以在同一棵樹下住二個晚上,就是要你修《金剛經》的「無所住」;唯有能做到無所住,你才能無所不住,這就是「應如是住」(如是住就是活在當下)。

 時鐘換個方向這種小事就這麼難改,更何況名利、權勢、金錢的使用;因為,一但習慣要吃好料、買精品、開名車,住豪宅、睡席夢絲,那你怎麼解脫啊!所以修行要隨時保持覺知,不要被習氣綁架了。

 

 

相關文章:

一、【法遍書齋。首頁全覽】: 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

 

 

文章標籤

開藏老和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無常想照片  

 

人都想要「永遠」平安健康、永遠可以吃喝玩樂,這就是「常」的心態;但是世間本來就是「無常」。踫到好的、壞的都要接受;一般人都不接受才會起煩惱,乃至憂鬱症、躁鬱症……等身心失調病症,其實這起因都是無法接受「無常」。

 

「無常想」不是什麼功夫法門,我們每天的人事物都可以看得到。不管好、壞都是「無常」;因為好不會永遠,壞也不會無止盡的壞下去。

 

今天想的和明天想的不一樣也是無常,這一刻和下一刻也不一樣;是故可知,我們隨時隨地都身在無常之中。因此,無常不用修,這個世間本來就是無常的。苦樂都接受,不執著、不排斥,您就會自在、解脫。

 

 

相關文章:

一、【法遍書齋。首頁全覽】: 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

 

文章標籤

開藏老和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二十五圓通

《楞嚴經》中,佛陀請25位圓通大士,發表他們修行開悟的心得和與會大眾分享。
有的說從聲塵下手,有人從眼識下手,有人從舌根.......,香塵.....,..空...,........,
最後是觀世音菩薩,述說耳根圓通法門。

我們看了這些大士們的敍說,以為很高超、玄奧而且離我們現實的生活太遙遠了。
其實說穿了,那些都是六根、六識、六塵、七大
還是離不開我們日常生活中的「六根觸境」。
由此可知,並非叫你離開生活,放棄家庭、丟下工作而去找一個寂靜的地方修行。


佛陀真是太慈悲了!
早在二千五百年前,一再的透過說法,強調「修行就是生活,生活就是修行」。
離開生活,哪有修行可言!


換句話說;八萬四千法門,有哪一個法門不在「六根觸境」生活的當下成就的呢?



 

開藏老和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大寮出祖師


佛門常說「大寮出祖師」!
其實並不是所有的祖師都從大寮(廚房)出來。
這只是一個譬喻!

因為在廚房掌職事,要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全用,還要三心二意!
細心、耐心、用心;注意及在意!


我們修行也是這樣的,要六根觸境,保持覺知;三心二意,仔細觀察!

 

相關文章:

一、【法遍書齋。首頁全覽】: 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

 

 

文章標籤

開藏老和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«12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