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們的情緒,很容易受到人、事、物「境界」的影響,尤其人、事是最複雜的。而學佛就是要學情緒管理的智慧,只要有智慧,就可減少人與人之間的磨擦與誤會。你看現在的透天厝設計,都是整間包得密不通風,然後房子前後左右架滿攝影機,可見「防衛自我」的心很重。
所以,真正的修行是要從慈悲喜捨(四無量心)做起。對別人要有「慈悲心」,待自己要善用「喜捨心」。
但是我們都習慣「以怨報怨」、「以恩報恩」,很難做到「無條件的慈悲」,因為我們都在等待別人先對我好。然而佛陀的教導是~即使你對我不好,我也要對你好!
而「喜心」就是無論在多惡劣的環境之下,懂得「無條件的正面對待」;比如今天有人對我不好,我也很感謝,因為他可以對我更不好,但是他沒有,感謝他的節制。
「捨心」就是要懂得放下。比如說:當別人不接受我們的慈悲,或自己慈悲不起來的時候,要能够不逞強,要懂得撤退,讓自己的心平靜下來;這個捨也是不執著,連慈悲都不執著。
相關文章:
一、【法遍書齋。首頁全覽】: 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
二、慈悲喜捨: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/post/116130322
三、四無量心: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/post/120024447
四、喜心的要領: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/post/118971897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