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家家有本難唸的經~心經的生活智慧》

第五章 唯一的勝利者-空

 「照見五蘊皆空‧度一切苦厄」。這兩句的重點,就是在「五蘊」,你如果知道五蘊,那就知道這在講什麼。五蘊在《佛陀的啟示》裡面,有講的很清楚,你如果有看的話,就應該會知道了。五蘊就是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識。

 玄奘所翻譯的,也就是我們現在讀的《心經》-翻譯成「五蘊」,蘊就是積聚、累積;都積聚在一起的意思。

 另一種版本是鳩摩羅什所翻譯的《心經》-翻譯成「五陰」。陰是代表遮蔽。就好像陰天的天氣,烏雲密布都看不清楚。陰就是比較暗,陽就是比較明。我們都執取五蘊,抓得緊緊的,以為這些就是「我」。

 第一個、色蘊。「色」就是我們的身體,這是以人而言。如以外面宇宙來說,色就是代表形形色色的一切現象界。但是今天最主要講的是人;這身體是由四大所組成的,「四大」就是地、水、火、風。這只是一種比喻:水是柔軟的。火是溫暖的。風是代表氣,會流動的。地就是代表堅固紮實的。

 我們的身體,有這四種性質:因為身體有溫度,每個人都有度的溫度,這就好像是「火」。根據醫學,人的身體,%都是水份,也就是七成都是「水」。身體的器官都是會動的,眼睛會動,手腳會動,牙齒會動,有的人耳朵也可以動,連五臟、六腑也是動的,這就是屬於「風」的性質。「地」是屬於我們的肌肉骨骼,

這都是屬於較實在堅實的。

 第二個、「受蘊」。受就是感受。看到一切的人事物,你一定會有感受的。看到喜歡的感受,和看到不喜歡的感受,當然不一樣。你如果看到喜歡的,就會生「樂受」。不喜歡的,就會生起「苦受」出來。另外一種不是喜歡,也不是不喜歡的,就會升起「不苦不樂受」又稱為「捨受」。

 第三個、想蘊。什麼是想蘊呢?「想」這個字是「心」的上面有一個「相」。當你看到一個人,就會有感受,接下去你的想法就會將它有所分別。人的想法最主要就是分別;如果沒有想法,就無法學東西,那我們就不知道好壞、對錯。

 第四個、行蘊。當分別對或是錯之後,是不是就會採取行動?譬如說,你聽到別人在罵你,經過你對相的抓取分別,認為他所講的話,實在是不能聽。你沒有這樣,而將你說成這樣,因此越想就越生氣,之後就會採取行動。什麼行動呢?壞脾氣的人,可能就會出手打他耳光。或是用話回應過去,你罵我三字經,我就回罵你四字經、五字經。

 如果對方比我還要強勢,你不敢反抗,那就要忍耐。忍耐的時候,你會有什麼反應呢?用你的心意去反應。你罵我,那就給我記著,然後就會懷恨在心裏。有的老夫妻相罵,將一句話牢牢記住,而且記住一輩子,雖然他們沒有吵架;但這就是用他的心意在採取行動。所以「行蘊」也是一種衝動。行有三種:心行、口行、意行。只要你採取行動出來,就會造業。

 第五個、識蘊。」就是覺知。如果我們沒有識蘊,就無法呼吸,心臟也無法跳動,血液也無法循環。就因為這色身有識,才能執持我們的生命。小孩會變成年青人,而年青人會變為中年人,中年人會變為老人。死人就是沒有識,而身體還是存在,所以才會腐爛流膿水。

 「」住在我們的六根。在眼睛叫做「眼識」,在耳朵的叫做「耳識」,在鼻子的稱做「鼻識」,在舌頭的是「舌識」,在身體的叫做「身識」,而在我們心意的叫做「意識」。識不是靈魂;當你在看東西時,識就會集中在你的眼睛。所以當你很注意看東西時,人家說什麼,你的耳朵就會沒聽到。

 身體如果沒有「受識」時,被刀子割不會痛的。所以開刀為什麼要打麻醉針?是要讓你的感受暫時麻醉,讓你不感覺疼痛;你要拔牙齒也是要先打一支麻醉針,這樣拔牙就不會痛了。但那不是你真的沒有識了,只是暫時借助藥物的效力,讓你的「」,暫時不起作用而已。

 識如果不在「想蘊」,就會變成植物人,他沒有辦法像一般人,可以正常去分別。所以「識」是無法單獨存在的,它是分散在色、受、想、行;也就是分散在我們的色身,我們的感受、想法分別,我們的行動、行為。你如果將「識」當作是單獨的,那就會淪為和一般人所講的-人有一條靈魂神識是一樣的。佛法不主張有一條叫做神識,或是靈魂的東西。

 為什麼世間有上帝等這些名詞?這都是誰發明的呢?這都是人自己發明的。人為了要求保護,所以就發明上帝、天神、神明、菩薩。基督教的就向上帝祈求,主啊!如果沒有什麼特定宗教信仰的就求鬼神。信佛教的就會求觀世音菩薩,藥師佛……。

 其次,為了能夠永遠保存有這個「我」的存在,所以發明了靈魂出來。將我們的身體比喻成一間房子、一輛車子、一件衣服,為了要安慰臨命終人,就說沒關係,房子不好了,就再換一間新的房子,不是更好嗎?這就是世間人所講的輪迴。是誰在輪迴呢?當然有一條靈魂在輪迴,一會兒出生做什麼人,下一世又出生做什麼人。這樣你就永遠都不會死,你不是真的死,而只是換衣服而已。房子壞掉倒了,就再蓋一間更好的。

 真正佛陀的教法,是沒有說這些的。他在世時,也沒有人全部都相信他。當時他在印度講經說法時,我相信印度人,沒有一半是相信他的,甚至於到他往生後,印度的佛教幾乎沒有了。現有的都是偏重在觀光、朝聖而已。

 我們是不是很盛行朝聖,要去大陸的四大名山:四川峨眉山普賢菩薩道場、安徽九華山地藏菩薩道場、山西 五臺山文殊菩薩道場、浙江普陀山觀音菩薩道場。去那邊錢花一花,換一身疲憊的身心回來。我問你:朝聖回來有開智慧嗎?花錢是有的;開智慧,我保證是沒有的。你聽到不高興的話,還是照樣起煩惱,是不是這樣?

 「朝聖」真的有好處嗎?有,在朝聖的時候,跟著師父出去,覺得法喜充滿,真的非常好。但那個好是一種感覺,而且那種感覺是不長久的,你還是會恢復原來的「我」。並不會因為我去朝觀世音菩薩、文殊菩薩後,就變成觀世音菩薩或是文殊菩薩,你還是原來的你,還是傻弟子一個。但是這樣也好,可以促進經濟發展,讓一些觀光事業多賺些錢,不然旅行社會倒閉。剛好有這些佛教徒,喜歡朝聖想要開智慧;一年統計起來應該有幾百億的商機。

 很多人要邀我一起去朝聖,都請不動。我會跟他說:文殊菩薩在我心裡……。有很多人說:「師父您的佛像這麼小尊?」我說:「這樣搬家就很好搬,放在口袋就可以了。如果真的會靈,小尊的就已經很靈了,並不一定要大尊的。」

 前面講的這些觀念、做法,如果沒有照見五蘊皆空,你是沒有辦法的。為什麼現在的人都這麼好騙?到處有很多詐騙集團在行騙?因為人都是要求健康、發財,壞運都想改成好運。所以就利用人性的弱點來引你上當受騙。

 真正的佛法是無法幫你解運的,真正的佛法有辦法教你改心而已。什麼是「改心」?改變你的想法、你的觀念。人的想法如果改變,世界就會不一樣了。

佛陀在《阿含經》用五句話,將「五蘊」解釋出來:「觀色如聚沫‧受如水上泡‧想如春時燄‧諸行如芭蕉‧諸識法如幻」。

 佛陀講:觀看這個肉體、色身,就好像聚沫;所以說「觀色如聚沫」。山上的瀑布從上面沖下來,沖到下面的大石頭,在它沖下來的地方,四周圍聚集很多的泡沫,就好像肥皂泡沫一樣髒髒的,因為它聚集久了就會髒。這表示我們的身體,有很多眾生的和合,所以才叫做「聚沫」。這也是強調我們的身體是不淨的、不實在的,很容易流動,是很脆弱的東西。而且你也沒有辦法,要身體健康它就會健康,沒有那麼簡單的。為什麼呢?因為它是眾生的和合,我們是沒有辦法可以作主的,也沒有一個「我」可以來指揮。

 今日的科學、醫學很發達,我們才能認識很多事情;不然有很多都是超乎我們所想像的。因此頭髮不是你的,如果是你的,叫它不要白,那它就不會白了。牙齒也不是你的,如果是你的,那牙齒又怎麼會痛、會掉呢?眼睛也不是你的,……所以從頭到腳,沒有一樣是你的。甚至於呼吸、心跳,你都無法指揮控制的。你如果不相信,那你叫它不要呼吸,看你能憋多久?你叫心臟不要跳,或是要它跳快或是跳慢?如果是你的,那你就有辦法;所以沒有一樣是你的。佛法講的「無我」就是在講這個,我們要了解,要看破,不要執著這個色身,這是我的身體、這是我的。

 什麼叫做「」?空不是叫你將這身體看成沒有。如果你將它解釋成沒有,那就錯誤了。空只是叫你不要執著。什麼叫做「」?空就是代表你無法控制,沒有辦法去掌握、主宰、指揮。你既然無法主宰指揮控制它,那你就要看破。歲數一大就會老、會生病,這是我們無法控制的,不然要怎麼辦呢?老了怎麼辦?生病了要怎麼辦?老的時候,很多的器官都會衰退壞掉,但也是要過日子,不然要怎麼辦?也是要去接受它,不然你有辦法改變嗎?這是不可能的。「照見五蘊皆空」就是這樣的,要你一蘊、一蘊的將它照空,都不要執著。如果第一關色身,你都看不空、看不破,那你一定無法進入第二關的「受」。

 佛陀告訴我們「受如水上泡」。什麼叫水上泡?你有看過小孩子在玩吹肥皂泡泡嗎?肥皂泡泡看起來好像是五彩色,圓滾滾很漂亮,但是一吹後,馬上就會破掉佛陀告訴我們,受就如同泡沫,一個泡沫剛冒起來,而另一個泡沫就破掉了。

 要看到那個感受,不是永遠都在那裡的;你不要將它抓的牢牢緊緊的。我們的感受有兩種:一種是好的,而另一種是壞的。好的感受,你當然就會快樂,壞的感受,你就會痛苦。

 不管是「樂受」還是「苦受」,佛陀告訴我們,它就好像是肥皂泡沫,都不是永久的。所以我們每一天的感受,是起起落落好幾遍的,你知道嗎?有時聽到人家說什麼就很高興,等會人家罵一句就鬱卒,你的感受馬上就變的不一樣了。有時很痛苦,忽然間又變得高興起來,因此有一句話叫做「破涕為笑」,這也是要有功夫的。尤其是你要做生意,一定要有這種功夫。前面的奧客,讓你氣到心情很壞,下一個客人來時,你馬上就要歡喜笑臉迎人。你不能讓壞臉色,帶給下個客人,不然客人會跑光光了。

 俗語說:「火燒厝,燒過間(台語)」。是第一個人得罪你的,但是第二個、第三個人他是無辜的,卻要看你的臭臉及不好的態度。為什麼你會這樣呢?因為你將感受延續下去,將不高興再延續下去了,你把它抓得緊緊的。不論是喜歡或是不喜歡,你的人生真的想要活的快樂自在,一定要練就這種功夫-「飛鳥翔空」。就像小鳥飛過你的屋頂,有留下什麼嗎?沒有。但是人有辦法這樣嗎?有時候鬱卒好幾夜都睡不著,早上發生的,到晚上還睡不著,越想就越不甘願。那代表你已經落入到第三關的「想蘊」裡面去了,你就會越想越生氣。

 世間的感受,不論是苦受或是樂受;到最後,終究都是苦的感覺。所以佛陀才會說:「諸受皆是苦」。因為即使是樂受,我們也沒有辦法永遠保留。當樂受消失後就苦了,這也是三苦中的「壞苦」。

 人的心情好像在洗三溫暖,在什麼地方最突顯呢?在股市。如果每天去股市看盤,那你就是每天都在洗三溫暖;你的心跟著在漲停板、跌停板。如果漲停板,大家就心花怒放,眉開眼笑;跌停板時,大家的臉都綠了。所以電子螢幕在跌的時候就用「綠色」,漲的時候就用「紅色」。

 再來你還要照見「想蘊」也是空,五蘊的第三個就是想蘊。佛陀對想蘊是空,它譬喻一句話:「想如春時燄」。這句話是以印度的天氣來講的,因為佛陀印度人,當然是要以當地的氣候來講。如果在台灣,春天有時還有寒流。但在印度春天的時候就已經很熱了,尤其是柏油路,被烈日曬到很熱時,柏油會冒煙,遠遠的看過去,柏油所冒的煙一直往上升,就好像有水氣。鹿看到路面所往上冒的煙,就會以為那邊有水,牠跑過去要喝水時,結果那不是水。

 其實這是一種錯覺。佛陀就是用這來比喻,人的想法都是一種錯覺。有一句成語叫做「捕風捉影」:人站在燈光下,是不是有人影?影子是否看得到呢?真的有一個影子,但是影子你抓得到嗎?是實在的嗎?不實在的。而風有感覺嗎?有感覺。但是風你抓得到嗎?沒辦法,它是不實在的。

 這就是在提醒我們,我們的想蘊,往往都是內心的欠缺,是種種的渴望、饑渴過度,所產生出來的錯覺。因為我們有種種的欲望,你的欲望如果過度嚴重的時候,就會產生錯覺。譬如說,當你想念一個人,想到很嚴重時,就會在夢裡跑出來了;甚至於會夢到已過往的親人。這都是想法所產生出來的一種錯覺。

 「想」,也就是我們的心上有相。我們的心上面,抓一個現象,抓的太緊了。境界的相有六種:色、聲、香、味、觸、法六塵。色就是眼睛所看到形形色色的東西。聲就是耳朵所聽到的聲音。香就是鼻子能夠聞到香、聞到臭。味就是舌頭可以嚐到的滋味。觸就是身體皮膚手腳所摸觸到的感覺。法就是心裡所想的種種幻影,也就是前五塵的落謝影子。

 我們親眼所見、親耳所聽到的,都不一定是真的。有一句話叫做「瓜田李下」,你穿鞋子走路,鞋帶掉了,經過人家的西瓜園,不要蹲下來綁鞋帶,因人家會以為你要偷摘西瓜。如果經過李樹、蘋果樹下還是橘子園,你所帶的帽子如果歪掉了,不要想矯正它;因為如果矯正帽子時,人家會以為你要偷摘水果。那是不是果園的主人,親眼所見到的呢?有時親耳所聽到,某某人在說你怎麼樣,事實上你聽的並不是全部。你只聽到其中一句在罵人的壞話,而你自己就去對號入坐。人有很多的誤會,都是人的想蘊,將它有所分別跟判斷。但是佛陀所教我們的是:當你看到一個人的行為動作,聽到他在講什麼話,那你看只是看,看看就好了;聽只是聽,聽聽就好了。不要再去將它作判斷解釋,為它下結論:「他的動作就是要對我怎樣,他講的那句話就是要怎麼樣。」

 我們親耳所聽到、親眼所看到的,都不一定是真的,尤其是當你的心很煩、心浮氣躁,靜不下來時,你所看到、所聽到的,更不是真實的。為什麼呢?因為你的心不安,很煩躁的時候,所看到、聽到的,都很容易將它往負面去解讀。每一件事情都有兩種的解釋,一個是往正面去思惟,另一個是往負面去解讀。心情好的時候,你就會往正面去解讀。心情不好時,你就容易往負面去鑽牛角尖了。經過你所想的,因此你就會產生很強烈的好、惡。「好」就很喜歡,「惡」就討厭。所以我們做事情都是兩極端。尤其男女之間的感情,愛的時候是愛你入骨,而恨的時候是咬牙喫齒。這都是因為想蘊,將它投射出一個境界出來。

 「境由心生,心因境有;若使無境,何曾有心。」我們的心就好像電影放映機,境界就如同螢幕上投射出來的影像。所以一切的境界都是由心生。為什麼我們會有種種的心?種種的想法?種種的分別呢?就是因為有境界。當看到境界時,就會有種種的想法、種種的分別跑出來。假如沒有境界,那你就沒有心了。這是所講的想蘊。

再來要照見「行蘊」是空。佛陀對行蘊用一句話來描述:「諸行如芭蕉」。什麼是「行」?行就是動。是什麼在動呢?是心在動,為什麼我們的心會動呢?因為無明。心在動的意思,就是-心會有情緒化的反應。聽到什麼或是看到什麼,我們都很容易衝動,很容易馬上就反應出去。聽到一句不喜歡的話,馬上就透過這張嘴巴衝出去了,反應真的很快。

 舉個生活中現實的例子,電視現在都有第四台,不然就是電信局的MOD,可以看好幾十台。你如果沒有上班,或是退休整天在家裡,一定會覺得很無聊,無聊該怎麼辦呢?就看第四台、韓劇或連續劇。很多人拿著選台器轉來轉去,他一邊看一邊罵:「這節目太爛了,換湯不換藥,男女主角的名字換了而已,劇情都是一樣的。」但是他還是看到演完為止。為什麼會這樣呢?因為無聊,所以就會看無聊的節目。我們有很多的行為,你去將它探究到最後,都是沒有原因的。如果要勉強說原因的話,那就是無聊。

 面對行蘊的衝動,我們都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?這就是我們的欲望在消磨我們的身心。好像剝香蕉樹或是洋蔥,剝到最後都是空的,沒有實心的。什麼是沒有實心?就是沒有實在的感覺,這叫做「諸行如芭蕉」。

 如果你覺得無聊,那就代表你的心,真的靜不下來;自然你就會透過眼睛亂看、耳朵亂聽。有的人喜歡串門子,因為無聊就到處走走,打聽街頭消息,聽八卦新聞。因為他覺得讓眼睛、耳朵靜下來很可惜。

 佛陀講「識蘊」是用這一句話來形容比喻:「諸識法如幻」。他說種種的識法就好像幻影;也就是種種你所認識的,其實都是一種障眼法。不論你看到或是聽到什麼,都只是一個影子而已。台語有一句話:「你甘知影,你講的是有影、無影?」這就代表我們所知道或不知道的,都只是個影子而已。什麼是影子?影子是幻化的,所以叫做「幻影」。台語還有一句話:「講一個影,生一個囝。」代表他所講的是假的、不實在的,而你卻認為都是實在的。

 當我們很注意看一件東西時,就沒有看到別的東西了。如果我們很注意某某人在講話時,你的耳朵就無法聽到別的聲音。沒有色盲的人,他是無法看到色盲人的世界。但是「天生我才必有用」,第二次世界大戰時,美國的轟炸機飛行員,都要配一位有色盲的人,因為敵人的戰車大砲,都會用樹木來做掩護,就是要讓無色盲的人看不到,但是有色盲的人,看的一清二楚。

 如果你有看到什麼,其實你所看到的,都只是一個阻礙,它會佔用你的心及時間。為什麼我們無法看到天界呢?因為欲望是一種障礙,使我們無法看到另外的世界。當我們看東西正得意時,那就是你失去覺察的時候了。當我們的注意力,被欲望所喜歡的境界佔去時,那你的內心就沒有空間了。世間人為什麼都很衝動?從交通就可以看出來了,大家都在搶紅綠燈。這代表我們的心都很忙碌,連一秒的時間都沒有。

 事實上是沒有「時間」這東西的,時間是由空間所產生出來的。為什麼這樣講呢?你如果坐高鐵到台北只需要一個半鐘頭,因為從台南到台北公里,公里就是空間。如果搭飛機可能只要分鐘;坐台鐵自強號要小時。可見時間是不固定的,它是會變來變去的,是無常的。依你所搭乘的交通工具,時間就會是長或是短。但是空間都是固定的,公里就是公里,不會因為搭飛機,就變成公里而已。

 當我們打開電視時,我們的心自然被電視的聲音,及劇情佔滿了;因而你內心的世界,就很難寂靜無聲,你會隨著劇情聲色起起落落。為什麼會這樣呢?那就是代表我們的心,已經被劇情同化了。

 我們每一天都受心情影響。境界只是一個相而已,當你看的時候,眼睛就如同是攝影機。攝影機的前面有一塊鏡片,鏡片就叫做心情。我們每天的心情,都影響到「我們的攝影」,影響到所看到的。耳朵聽東西也是一樣;耳朵好像錄音機,心情好的時候,與心情不好的時候,所錄到聲音是不一樣的。你要用什麼樣的鏡片、鏡頭來看世間呢?

 如果覺得世間需要很多東西,你才會滿足,那你就很難放下而無所求。如果覺得世間需要與人競爭、比較的話,那你就很難會有輕鬆的心情,每天都令你很緊張。譬如說,今天有人批評、毀謗你,而你不會用不好語氣回應他,那就代表你的心真的是安靜下來。如果因為對方的一句話,你就很氣憤,那就代表我們的心,本來就已經是不安靜的。但我們都怪對方,「如果不是你,我也不會這樣」。不論是夫妻、朋友吵架時,都責怪對方,「就是因為你講那一句話,所以我聽了才會很生氣」。

 聽聞佛法就是要將它用在日常生活中,你明天就可以去試看看,如果有人嫌棄罵你時,你有辦法深情款款的看著他嗎?如果做得到的話,那你就真的是照見五蘊皆空了。為什麼?因為你看到眾生的無常。這就好像天氣一樣,有時是豔陽天,有時是陰天,烏雲密佈還打雷。不論好天氣,還是壞天氣,你都要完完全全的接受,不然你要叫老天爺不要下雨嗎?下雨也有它的好處,有很多人也是靠下雨天賺錢;這只是轉個角度的藝術而已。

 人與人之間,彼此都是對方的鏡子,你是我的鏡子,而我是你的鏡子。都是照來照去,反射過來,反射過去的。所以世間不是在外面的,你如果微笑,那世間就會對你微笑;你的心如果靜下來,那世間就會跟著你安靜。每一個人都是代表世間,每一個人都是世間的縮影。

 我來講個故事:朝有一位蘇東坡,他有一位方外好友-佛印禪師。蘇東坡他根器很好,傳說他過去世是個禪師再來轉世的。只要有空閒,就會渡江找佛印禪師。有一天兩人相對論禪,蘇東坡問佛印禪師:我的禪相如何?

佛印禪師說:「宛如一尊莊嚴的佛菩薩,坐在我的面前。」

佛印禪師就反問蘇東坡:「大學士,請問您,我呢?」

蘇東坡就得意洋洋說:「看起來像一堆牛糞。」

佛印禪師聽了之後,就哈哈大笑並沒有生氣,蘇東坡以為他贏了,回去之後就很高興。

小妹看到就問:「哥哥你是在高興什麼?」

東坡說:「過去我都辯輸佛印禪師,今天我總算贏回來了。」

小妹問說:「是贏什麼?」

蘇東坡說:「他說我禪坐像一尊佛菩薩,而我說他禪坐像一堆牛糞。」

小妹笑說:「哥你輸啦!還在那邊得意洋洋。」

蘇東坡急忙問:「為什麼是我輸呢?」

小妹笑答:「就是因為你的心中是一堆牛糞,所以你看出去的就是一堆牛糞。佛印禪師的心中,有一尊很莊嚴的佛菩薩,所以看出去的都是佛菩薩。」

 這就是在講人與人之間,互相都是一面鏡子。鏡中所看到的都是你自己,並沒有別人;你如果看到的是別人,那你就是見到鬼了。這樣我們的五蘊是否都有照見到空了呢?唯有照見五蘊皆空,你才有辦法進入到下面這一步-「度一切苦厄」。所謂的「度一切苦厄」,並不是你照見五蘊皆空之後,就都沒有痛苦災厄了。而是說,照見五蘊皆空後,面對你的人生,未來一切的痛苦災難,橫禍不如意的事情時,你才能夠度過這難關。

 你如果被倒會,倒了五千萬還笑得出來,那你就真的是照見五蘊皆空了,為什麼?因為錢是身外之物。「」跟「」是不一樣的;有一句話叫做:「痛苦」,什麼是痛?痛是身體不舒服病痛。「苦」是心在苦。因此痛跟苦是不一樣的,但是你有辦法做到痛與苦將它分離嗎?修行就是要做到這樣的。

 牙齒痛、感冒不舒服,心情受影響,就會嫌東嫌西。嫌人家煮的沒味道,嫌媳婦煮的很難吃。這就是因為身體的痛,而影響了心情,這樣痛跟苦就黏在一起了。所以你如果可以修到,痛跟苦將它分離的話,那就表示你沒有被色身轉去了。「厄」就是災厄。有很多人遇到災厄時,他就恨天怨地的。世間有很多不如意、有很多災厄;包括得到癌症,這也是人生的厄運;但是這也是要去接受。有的人得癌症他不說,你也不知道,他一樣活的很快樂。但是有人一聽到得癌症,整個人就全崩潰,變成很消極。而當你面對像日本海嘯地震這種災厄時,你也是要接受的。

~第五章竟~

繼續閱讀:(按以下章名)

第六章 知識會造成距離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心經
    全站熱搜

    開藏老和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