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家家有本難唸的經》

第四章 時時觀行深度的完美智慧

 

 「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」。什麼叫做「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」呢?

 「」就是代表行動,因為我們的生活都是在行動中,所以日常的生活才叫做活動。真正的觀自在,一定要在日常生活中,並不是另外找一個時間、空間,好好的坐在那裡觀,不是這樣的。所以,它才強調一定要行。

 「深般若波羅蜜多」,既然它說深般若波羅蜜多,那是不是有一個叫做「淺般若波羅蜜多」?智慧當然是有深、有淺的;「淺的」,就是度自己而已,解決自己的煩惱痛苦。如果你要利益別人,要幫忙別人解決問題,當然你要有相當深的智慧才有辦法。所以才叫做「深般若波羅蜜多」。

 這個「」,它沒有限定什麼時候,它只有寫一個「」而已。有很多佛經將它翻開來看,都是這樣:如是我聞、一時佛在什麼地方,都是講「一時」;到底是幾年?幾月?幾日?都沒有講。「」就是代表沒有限定時間,既然沒有限定時間,就代表你時時刻刻,不論任何時候,都有「般若波羅蜜多」這種完美的智慧,不是偶爾才出現的。不管什麼時候,都要有這種智慧;因為你不知道什麼時候,會遇到什麼樣的問題。所以當你遇到問題時,才有辦法應付解決,這叫做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」。

 你要達到能夠自度度他、自利利他,必須具備深般若波羅蜜多;但這不是靠修行修來的。不是像學校讀書,用學習就可以獲得的智慧。事實上每一個人都有佛性;換句話說,每一個人都有良知良能,而良知良能就是完美的智慧。但是多生累劫以來,我們已經來到這世間不知多少回,這些智慧都被我們的認識、知識所覆蓋住了;也被我們的種種習氣攔阻了,使我們的智慧,無法發揮出來。

 好像一顆藍寶石,它未經處理前卡了很多的雜質;所以完美的智慧,就像是原礦的天然水晶一樣,都被這些外面的石頭雜質,層層卡黏住。怎麼辦呢?當然就要借助一些方便法。雕刻玉石的師傅,用種種的工具、方法,還要下很多功夫,將那些碎石雜質弄掉,甚至還要經過琢磨,才有辦法恢復它本來的面目。

 以佛法中而言,「深般若波羅蜜」就要借助歷經「六度波羅蜜」: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進、襌定、般若。

 而我們現在講的,就是行深般若波羅蜜多,真正可以解決煩惱的智慧,這不是很容易就可以得到的。所以一定要有前面這些功夫過程,才能到達般若波羅蜜多。

 第一、布施波羅蜜。什麼叫做「布施」呢?一般聽到布施,都以為可能是要拿錢,或是送東西給人。就好像媽祖宮、天公廟在建設,我就布施一根龍柱或是一片大理石壁,這也是布施沒錯,是「財施」。或是有人起煩惱,在那邊想不通,腦筋轉不過來;因為你的一句話,他的煩惱解開了。這也算是你布施給他的「法施」;布施一個方法給他。

 還有一種布施叫做「無畏施」。無畏就是可以保護人,使他不會驚慌害怕。譬如說學校放學,有志工媽媽在十字路口指揮交通,使小孩子不用受到危險,這也是一種布施。甚至一早開門看到對面的人,向他道聲早安!布施一個微笑給人,讓人家看到你心情很好,這也是布施。所以布施的方法很多,一句好話一個微笑,都是布施。

 布施不一定與財物有關,其實財物的布施是有限的。真正無限的是法施、無畏施。布施不一定要出去外面,你在家裡也可以布施。把媽媽的角色、責任做好,將小孩照顧好,讓孩子安心讀書用功,這也是一種布施。如果你更有能力,甚至可以走出你的家庭,去幫忙別人。

 其實真正布施的意思,是叫你要「」-「捨得、捨得,有捨才有得」。譬如你送東西或拿錢幫助人,這等於你的錢都捨掉了,但是這些還只是身外之物。如果真的想要有智慧,想要解決你的煩惱,真正要捨的是-「你心中的執著」、「你心中的慳貪」。

 布施也叫做「放下」,要放下什麼呢?放下過去的恩愛情仇,放下你捨不得對別人好的心;因為世間人最愛的是自己,對自己比較寬容,對別人要求都比較嚴格。所以我們學習布施,就要做到真正的放下執著、慳貪以及捨不得對人家好的心。「六度波羅蜜」為什麼會分一、二、三、四、五、六呢?這是次第,是有層次的。可以布施的話,那就代表你有很多,如果你布施不出去,那就代表你沒有。

 第二、持戒波羅蜜。什麼叫「持戒」呢?持戒不只是我們每天在聽的,八關齋戒、五戒、菩薩戒,或是出家人的三壇大戒。我告訴你,持戒並不是在說這些而已,如果只光說這些,那也是無法開智慧的。所以持戒不只是規定不可以做這,不可以做那的。當然戒就是規矩、遊戲規則;國家社會都有法律,交通也有交通規則,這都稱做戒。身為一位國民,開車遵守交通規則,這也是持戒。

 「」是一種界限,所以持戒的「」,與境界的「」是同音不同字,意思都是一樣的。什麼叫做「戒」?戒就是一種範圍,不能超出這個規範。你如果超出這個範圍,就違反規範了。其實真正的持戒不是在持那些條文戒,不是只有持那些文字而已。因為佛法都是從我們的心講起,要從心地下功夫的。

 持戒就是「不要做讓自己起煩惱的事,也不要做讓別人起煩惱的事。」這樣簡不簡單呢?所以講五戒、八關齋戒,如果一條一條的解釋,等講完,你也都忘記了。像我去受戒就有二五條,而女眾師父三四八條,這是要怎麼記呢?心中隨時都會驚慌,怕去犯到。真正的戒是在「收攝我們的心」,這樣的佛法,才能落實在我們日常生活中

 

 第三、忍辱波羅蜜。你如果可以做到第二個,這樣你就進步到第三個忍辱波羅蜜了。什麼叫做「忍辱」呢?忍辱不是忍受別人的侮辱。你多會忍?忍到鼻孔,你就忍不住、受不了了;忍辱波羅蜜不是叫你用忍耐的。如果是用忍耐的心態,那就代表你是對的,別人是不對的;你有理而別人無理取鬧。是別人霸凌欺負你,因為你個子較小而打輸他,你沒有辦法,所以就用忍耐的。忍久了會怎樣呢?手無縛雞之力的弱女子,居然可以將個子高大的丈夫殺死,為什麼?那就是已經忍無可忍了。

 這就像大禹的父親在治水,只想造堤防將水圍堵起來,到最後河堤崩潰了,那一種災害是更大的。所以我們如果忍耐到受不了,而暴發出來的那種暴發力,是很嚴重的,什麼事都敢做的。因為那時候整個都豁出去,就不管三七二十一了。真正的忍辱就是在教我們,要有雅量去接受別人的批評、抱怨、嫌棄;我們要經得起別人的考驗,要去包容別人的過錯。因為「仙人打鼓有時錯,腳步踏差啥人無(台語)」。

 第四、精進波羅蜜。精進波羅蜜還有另一個名稱,叫做「方便波羅蜜」。什麼叫做「精進」呢?精進並不是一早幾點起來上早課、念多少佛號,或是一天做多少功課,打坐幾枝香,拜幾百拜,……這樣並不是精進。這種的精進,不能夠開智慧。真正的精進並不是外面的,我一直再三強調-佛法講的都只是內心的世界。什麼是精進?精進就是向內看,看你的心、你的念頭。我們每天都會起好的念頭、壞的念頭;因為我們不是聖人、不是佛菩薩,而是凡夫。有時候看到我們喜歡的,就會起好的念頭,而看到我們不喜歡的,就升起壞的念頭出來。所以精進就是要向內去看自己的念頭。如果你看到自己的念頭,已經有生出一個善念了,那就讓它更增長,「已生善令增長」。

 假如今天我們善的念頭、好的念頭都未生出來,那就要讓它生出來,「未生善令」。這意思就是說,我們遇到一切人事物時,要儘量往好的方面去想,往正面去看待。

 萬一我們看到,忽然間為什麼會起這樣的惡念?為什麼會有壞的念頭出來?你馬上看到,那馬上就要讓它斷掉,「已生惡令斷」,這念頭不可以讓它再繼續下去。

 如果今天都沒有生出半個壞念頭,這樣子更好,那你就保持都不要讓它生出來,未生惡令不生」。這才是真正的精進。所以每一天都要好好的看顧、覺照你的念頭,你的想法-都要去看清楚。

 如果我們平常都有聽聞佛法,自然就會有這種功夫,可以去觀照。當有一個壞的念頭出來時,馬上就知道不可以,要馬上斷掉,不可以再繼續下去。念頭想法如果有將它顧好的話,那做事情就比較不會有差錯。換言之,就是比較不會去造業、造罪。所以我剛才說的,這種功夫是一步一步,越來越深的。

 第五、禪定波羅蜜。什麼是「禪定」?禪定不是打坐;不是比較單盤或是雙盤,坐幾個鐘頭,腳不會麻,或是看到光、看到自己的氣脈在轉。或是自己原本有病而打坐後,整個病都好了,氣打通了。禪定並不是在說這個的,這都是在練功夫,而不是在修心。

 真正的「」是在講什麼呢?對外而言,「外離諸相」。「定」就是內,「內心不亂」。禪定就是我們在面對人事物時,不會粘著在境界上。

 舉個例子:早上打開門,對面鄰居看到我時,臉臭臭的,那時候你如果粘著在不好的臉色,那你就會鬱卒。所以你不可以去粘著在那裡,要離相。「離相」,就是叫你不要想太多。人都會想太多:「奇怪!為什麼他每次對我的態度都這麼壞?」自己就會在那邊一直想,是不是我昨天講了什麼話而讓他不高興?或是我做了什麼事情讓他誤會?這就是想太多了。

 你的心都罣礙人家的臉色不好,對你的態度不好。這「相」和「心」粘在一起叫做「想」,為什麼你會想呢?就是你都用「分別心」,不斷分別好跟壞。相有好的相,也有壞的相,不論人家是好臉色或是壞臉色,你都不能執著。人家所說的話那也是相,叫做「聲相」。別人的臉色叫做「色相」。所以這些相,都不可以被粘著上。如果粘著上了,你想要開智慧那就很困難了。為什麼呢?你如果聽到好的、看到好的,那你的貪念就會出來;相反地,如果聽到或看到不好的,你的瞋恨心也會跑出來。所以「外離諸相」叫做禪。

 前面這五步的功夫叫做「前方便」。什麼叫做「方便」?「方」就是方法,「便」就是便宜措施;這五步就是要開發智慧的方法。就像前面所講的打玉師傅,他用方法和功夫,要將這些的石頭雜質打掉,那它原本玉石閃亮的面目才會出現。其實每個人的智慧都與佛菩薩、聖人一樣不增不減,我們並沒有比較少;佛菩薩;聖人的智慧,也並沒有比我們多。

 如果前面這五步做的好,「第六步般若波羅蜜」還要修嗎?不用修了!譬如挖地下水,鑿到夠深時,水自然就會冒出來了。所以我們的智慧就好像泉水,但是你要讓地下泉水冒出來,那你就要下功夫,要用很多的苦工去挖鑿。今天你會沒有智慧,就是你所下的功夫還不夠,都被污染了,被你這些壞的想法、壞的習慣,所掩蓋住了,所以你的智慧才無法出現。

 智慧不是修來的,也不是求來的。有很多人要去求智慧:佛教徒就求文殊菩薩,一般人就去求文昌帝君,只要考期一到,就會有一大堆的準考證擺在那邊。文昌帝君有可能讓你考上哪裡嗎?如想要考上,那一定是要靠自己的實力,而不是用求的。所以智慧也不是求來的,當然也是無法祈求哪一個活佛仁波切,或是修的很好的高僧來替我們加持,這是不可能的。

 這「六度波羅蜜」非常重要的。為什麼有很多的道場寺廟,都沒有跟你說這些呢?因為講到修行,可能大家比較沒有興趣。但是如果講到要做法會、消災、添福壽,或者幫你加持、增福慧,這些大家會比較有興趣。

 修行真的是不簡單的;修行就像拿著一把刀子,割自己的肉-那是切身之痛。所以有很多的師父知道你怕痛,他只好用方便法,舉辦一些佛七、禪七、三昧水懺、梁皇寶懺……等等法會或活動。要不然就是利用觀世音菩薩聖誕,請你來吃一餐素食,來拜一拜,誦誦《普門品》。藥師佛誕辰快到了,來點個藥師燈。用這些的方式慢慢的圈住,將你引進來;這也是一種的方便法。舉辦種種的活動,讓讓你慢慢進入佛門。

 

繼續閱讀:(按以下章名)

第五章 唯一的勝利者-空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心經
    全站熱搜

    開藏老和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