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家家有本難唸的經》

第八章 無依無靠就無煩惱

無苦集滅道,無智亦無得,以無所得故」。

 苦、集、滅、道-就是「四聖諦」。四聖諦的「聖」,是「無依無靠」的意思,因為有依靠,最後一定會有苦,要解脫煩惱,一定要作到無依無靠。四聖諦-這佛陀當初成道的時候,在印度 鹿野苑,講給五位比丘聽的。這五位比丘一聽佛陀講的四聖諦,馬上就證阿羅漢。

 佛陀說:「苦諦當知當解」。你要真的知道、真的了解,才叫做「當知當解」。世間有很多人都說他知道、他了解,其實並不完全,都是一知半解的比較多。要完全都了解的才叫做當知當解。了解什麼是苦,你知道嗎?

世間的苦有二種說法:簡單的說法有「三種苦」:

 第一、苦苦。生病是身體的苦;而不要這種病,那心更苦,所以叫做「苦苦」。

 第二、壞苦。本來好好的,結果變成壞的,那你會難過嗎?會的。像有很多人飼養寵物,很疼愛牠,每天逗牠,跟牠玩。昨天還跟牠玩,結果一早就被車子撞死。心愛的東西壞掉,就叫做「壞苦」。或是本來很快樂,而這快樂的因緣條件消失,結果「樂」就變成「苦」了。

 第三、行苦。行就是行動。這種行苦也不是苦,但也不是樂,就是讓你不知不覺的。我記得以前人家都會問我:「孩子你幾歲?」那時我都回答十幾歲。現在變成多好幾個十了,過的很快不是嗎?現在回想起來,我不知道這六十年是怎麼過的;在我的記憶中,小學一年級開始都還記得,但是這已經是六十年前的事情了。所以這六十年來我是怎麼過的?一眨眼就老了,這些都是不知不覺,日復一日、年復一年,一轉眼就從小孩轉到少年,少年又轉變成老年,這就是「行苦」。

 如果還要分詳細的話,就分成「八種苦」:

 第一、生苦。世間苦嗎?就是因為世間是苦的,所以才有這麼多人要去天堂、去西方極樂世界。如果世間是很好的話,那就沒有人要去那裡了。從一出生就苦,在母親的肚子裡也苦。你的母親如果貪吃冷的、熱的,你就不舒服了。有哪一個小孩不喊苦的?去婦產科看剛出生的嬰兒,有誰是在笑的?沒有。每個嬰兒一出生都在哭,為什麼要哭?一出生就哇哇大哭:「我苦了!」為什麼他會說「我苦了?」你想一個嬰兒的頭這麼大,要從產道出來是硬擠的,他會不痛嗎?嬰兒一出生會哭,就是這樣來的。

 第二、老苦。這些高齡的老菩薩,從年青到現在有多少的苦,你們算看看?算的完嗎?算不完的。年齡老也是苦,有多少苦呢?念給你聽,簡單講起來有十種:

第一身體會變形,會駝背,體型會縮小變矮,人家常說的「老倒勼」(台語)。

第二頭髮會變形,本來是烏溜溜的,現在都變成灰白的,而且還會變稀少。

第三皮膚會變形,與小孩的皮膚一比,真的是又乾又皺。

第四面貌會變形,小孩都不用抹保養品,一早起床,水洗一洗,就很光澤了。但是老了就都不一樣了。

第五力氣會衰微,沒氣沒力了。

第六名聲會不好。

第七福報會越來越少,為什麼?有很多東西已經沒辦法吃,只能看而不能吃,因為牙齒和胃腸都無法做主。連舌頭的味覺都退化。

第八健康會衰退,免疫力下降;因而老人都需要去注射流感疫苗,這就是代表你的健康衰退了。

第九心理會衰退,健忘症,現在還流行老年癡呆症。

第十時間都盡失了。老了連要呼吸都覺得很困難,耳朵常常嗡嗡叫,眼睛看天空--「滿天全都是金條,要抓卻沒半條(台語)」。

 第三、病苦。病有什麼苦?當然病會引起身體很多的痛,有的痛到都需要打止痛針、麻醉藥。生病時很想吃的東西,醫生交代不能吃。生病時一定要聽醫生的,不然醫生會罵你,家人也會唸你。有些健保是不完全給付的,還需要自己拿錢出來,財產有時會因為病而全花光。要死卻死不掉,活的很痛苦,這也是苦。

 第四、死苦。到死亡的時候,任何的財物,你所愛的東西,沒有一樣是你帶得走的。在你要斷氣的時候,不論是多孝順的子孫,還是親戚朋友,都無法幫忙你。有孝順的子孫要折壽給父母,這有可能嗎?沒有辦法的。這不是用說的,而是各人的福報。

 第五、求不得苦。統一發票都是別人在中,而我都沒有中過,實在有夠苦。看別人開名車,而自己也很想買一輛,但是沒能力;這都是求不得苦。

 第六、愛別離苦。喜歡的人不離開也不行,這也是苦。有很多人都無法承受喪失親人的痛。

 第七、怨憎會苦。不喜歡的人,不想要見面,可是不見面又不行。所以不要與人結惡緣,尤其是住在社區,要與左鄰右舍保持良好的關係,不然每天一開門都看見。

 第八、五陰熾盛苦。這是最大的苦,什麼是「五陰」:色受想行識;色身、感受、想法、行為的衝動、認知。這些的事情也是苦,為什麼?因為你執著你的色身,執著你的感受、想法,執著自己的行為、見解認識。什麼是「熾盛」?就是很執著抓的很緊。

 這些就是「苦諦」。如果你真的知道苦,那你就會想要離苦。如果你不是真的知道苦,那你就會一天過一天;想要離苦的心,就沒有那麼迫切了。其實一切的苦,都是在這五蘊熾盛苦,整個徵結都是在這裡。有一句話:「心有千千結」。遇到一件事情,如果想不開,就打一個結,從年青到現在,不曉得已經打了多少結,而且每次都是打死結,要解開死結是非常難解的,更何況又是千千結呢!

 如果知道原因在哪裡,你就會想要解開。所以佛陀第二個就講-「集諦」。為什麼今天會有這麼多的苦呢?這種種的苦,是從哪裡來的呢?原因到底是在哪裡呢?在集。「集」就是你開始收集它的原因,就是這十二因緣。一切都是「無明」所引起的,無明造成我們的行為也是無明的衝動,造成我們所認識的,也是衝動的認識;造成我們的身心不安,造成我們的六根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,跟心裡所想的都很衝動。接觸到外面人事物的境界,會執著在好的感受和壞的感受;如果是好的,你就「愛」,如是壞的,你就「恨」。

 有愛就有恨,沒有愛就沒有恨。你對他的恨,為什麼會這麼深?就是你過去,愛他愛得很深,現在就會恨的很深。你對喜歡、不喜歡,愛或是恨都抓得緊緊的;這樣一直的延續下去,你所抓緊緊的不是一陣子,而是一輩子,有的甚至好幾輩子的。

 我們會生起煩惱,對這層層疊疊的煩惱,一直累積到最後老死,不是老了而死,而是僵化硬的,都無法改變-你的煩惱都無法改變。如果你有煩惱,已經來聽我講《心經》十幾次了,是否有改變呢?沒有那麼簡單的。有很多人說:「師父你講的都很簡單,就是要放下、空、不要執著。怎麼可能放得下?」再來「滅諦」。現在已經知道今天會這麼苦,都是上述的原因所引起的。你所受的苦,就好像是生病去找醫生,經他診斷就知道是什麼原因,那醫生就要幫你治病,讓你的病苦都消失。所以第三滅諦,滅就是消失。滅諦就是要滅掉這些的苦和苦因,要讓這些的苦和苦因消失。苦因和苦果,如果消失掉不見,那就自由自在了。

 

  最後「道諦」。什麼是道諦?道就是方法,道就是路、道路,一定有路可以走,一定會有方法的,這方法就是「八正道」,也就是有八個方法。

  第一、正見。正見就是時時要看到、要知道世間是無常的。所以遇到好運時,也不要高興;遇到壞運,也不要生氣鬱悶。因為不論是好或壞,都不是永遠的,都是無常的,這才是正見。正見就是如實的知見。

  第二、正志(正思惟)。也就是我們要用什麼樣的心、什麼樣的角度來看世間?就是要用「慈悲喜捨」來面對世間。當然要對一個人慈悲是不簡單的,明明是這

個人害我、這個人倒我的會,要我如何能對他慈悲呢?怎麼可能慈悲的起來呢?沒關係,現在「慈悲」不起來,先不要用慈悲,你先用「喜捨」。也就是暫時不要去看你所討厭的,而是用喜心去看種種的人事物。當你換個角度去看世間,世間就會不一樣了。

  第三、正語,什麼是正語?正語有五項的條件:

一、你講的話要實在。

二、講的時機要適當。雖然是一句好話,但是時機如果不適當也是不對的。

三、講話的口氣要柔軟。

四、這句話對人是有幫助的。

五、就是要存好心、慈悲的心告訴人家。人大多是失敗在講話的時機不對,不會看時機,口氣不柔軟。同樣的一句話,口氣是否柔軟,就差很多了。

  第四、正業。日常的行為,不以殺、盜、淫為樂,不可與貪、瞋、癡相應。

  第五、正命。正命就是生活,我們不要因為要生活,而去從事不正當的工作。(如人口買賣、高利貸、開賭場、違約詐欺)。

  第六、正勤。就是要勤奮、精進。時時觀照自己的念頭:「未生之惡不令生」、「已生之惡令滅」、「已生之善令增長」、「未生之善令生」。每天念多少佛號,或是拜佛拜多少,那不是精進,這只是在做功課而已;你只是要求佛菩薩的保佑,要求福報而已。

  第七、正念。正念就是身念處、受念處、心念處、法念處。「身念處」就是對自己種種的行為,都要念念是住,都要看清楚。「受念處」,對我們的感受也要看清楚。「心念處」,對心的想法也要看清楚。「法念處」,我們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出現呢?想法的背後是什麼樣的力量在驅使呢?也要看清楚。

  第八、正定。正定就是滅受想定。「滅」就是使我們的感受、想法不要讓它亂闖亂起。「定」就是要安住。對我們感受、想法,要安住。

  其實八正道在我們的日常生活,每天起床眼睛睜開到要睡覺,一定都要經過這八種的程序:「正見」就是我們的知見,每一天都有我們的知見。有我們的「思」,有我們要講的「正語」。「正業」就是我們的行為。「正命」就是我們的生活。「正勤」就是我們精進觀照的地方。「正念」就是我們在想的事情。「正」就是我們要專心的做事情。

  四聖諦是佛法最基本的真理,然而在《心經》中,佛陀連四聖諦也否定了。他說:「無苦‧集‧滅‧道。」佛陀起先的教導說:「有痛苦、有起因、有消失、有途徑。」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矛盾呢?起先的教導,是對那些不知道「空無」的人說的、是對那充滿「自我」的凡夫說的。而在《心經》的陳述,是對處於一個特殊因緣之下的舍利弗所說的。因為他已經發現了「空無」是什麼?

  所以佛陀已經能夠對舍利弗說:「沒有痛苦,那是一個夢,人們是在夢中受苦;沒有起因,人們在夢中欲求;沒有消失,人們在夢中止息;沒有途徑,人們在夢中練習,做一些方法等,整個途徑都存在於夢中」。

  所有的方法,都只是要喚醒你的夢,但是當你是醒的,所有的方法,都要丟棄。現在佛陀可以告訴舍利弗這些「空無」的真理,因為他是醒的。佛陀可以說:「凡夫不存在,夢不存在,痛苦不存在,起因不存在,消失不存在,也沒有途徑。」「無智亦無得,以無所得故」。無智亦無得,沒有什麼智慧,也沒有得到什麼。為智慧不是用求來的,也不是修來的。

  當你「活在當下」這個片段,沒有任何東西干擾、沒有分心、那個行動是完全的、絕對的、沒有阻隔的自由,你就變成無限的;它只是一個在,內內外外都是空無,在那個空無本身就是祝福。

  這些不是達成,這些就是你的本質,你雖然可以生生世世忽視它,但你不可能失去它。它就在那裡,而你一直都在外面尋找這個祝福,在金錢上、在銀行存款……沒有任何外在的東西,可以保障你的生命安全;外在本身是不安全的,它怎麼能夠保障你的生命安全呢?

  安全是內在的途徑,這個「空無」已經在那裡,所以佛陀說:「唯有當你了解它是不能達成的,不能有所得的,它才能夠被達成」。「空無」藉著不達成的方式來思考,不要認為你必須要成佛,這些都是遊戲。

 

繼續閱讀:(按以下章名)
第九章 無罣礙就無恐怖顛倒夢想 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心經
    全站熱搜

    開藏老和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