感言-我終於找到了
就如一般小孩一樣,從小就喜歡看書、看戲,也很喜歡玩,很希望新鮮的東西。在對職業的了解,只有公車司機、小姐,麵店、零食攤、老師、鄰里長、農夫等生長環境下的童年。那時我心中最最嚮往的職業,是車掌小姐,總羨慕她,可以接觸那麼多人,去那麼多地方不用花錢,又能常常回到原來的地方真好。
上國中時,家裡發生變化,心中從此很苦,一直想賺錢幫忙家計。當車掌小姐要等長大,所以國中畢業後,就直接到工廠當作業員了;因為愛看書的習慣,所以只要腳踏車騎得到的圖書館,即使再遠,我都會去借書回家看。就這樣隨著《百科全書》、梁實秋編的《世界名人偉人傳記》、古今中外《紅樓夢》、《水滸傳》、《孫子兵法》、《基督山恩仇記》、《聖經》、結緣佛書、民間傳奇故事書等…日子一年一年的過去了,就這樣看著看著,我的夢想也從當車掌小姐,變成想要上大學,甚至最後,居然還能到德國留學。
連大學畢業證書都是班代表替我領的,還沒拿到就飛往德國,開始我的留學生涯。剛到德國時,居然有人跟我說:「你們中國文化真是不可思議!」當初我聽得滿頭霧水,問他「是什麼讓你有這個感覺?」他說是「陰和陽的理論-《易經》」。我心想:「不是科學幫我們離苦嗎?怎麼這裡的人,反而覺得《易經》很偉大?」
我自認看了很多書,但還真的沒看過《易經》,從此埋下了「我想看《易經》種子」,開始找《易經》來看!看後才知有五花八門的版本,都不怎麼相同,除了哲理的部分自認為看得懂,其餘都迷迷濛濛的。
在德國念書的日子,有機會遊遍歐洲,曾經有一段很快樂的日子。當時甚至誤以為科學是快樂的答案。後來學業完成、成家、立業,到進入總部在德國的「多國籍企業集團」-大陸事業部,執行管理策劃,後來經濟條件漸漸轉好。也因工作之故,跨國越洋:德國、美國、中國、香港、台灣、東南亞,都得去。內地外域:哈爾濱、海南島、上海、北京、重慶、內蒙、新疆、西藏,也要行。
面臨著這麼多不同人種的需求、不同文化的堅持,在不同國籍,同時之間的爭執與協調苦,並沒有因為我的理性和經濟好轉而減少,小時的苦又浮現在心頭。這期間,一直沒放棄看書的習慣,看著看著,開始從宗教心靈、哲學方向,找「離苦得樂」的答案與方法。其間在好心人的助緣下,認識了不少師兄、師姐和上師、師父,也看了不少佛書、聖經、心靈的書籍,也拜訪了不少名山佛寺,這些善意的人、書、知識,都幫我渡過了每一個苦日子,但奇怪的,最終我的苦沒有減少,反而帶來很多新的疑問。
因緣際會之下,也接觸了很多講求科學的宗教師父,與身心靈的老師,開始了解心中的苦,乃心中來。需向內探索才能離苦,而不是往外尋找。這對我是個重大發現,所以我辭掉人人稱羨的優渥工作,開始我的身心靈之路。走著走著,剛開始真是越來越快樂,但最終的疑問還是無解,且都指向有個不可知的現象,心想:既然都說苦從心中來,但為何最終還是指向不可知的現象呢?
這些疑問,一直到認識 開藏老師父-一個默默在人不稱羨的陋巷,悄悄打開寶藏,給我們這些尋找真理的人。是老師父讓我知道,追求「趨吉避凶的心」也是執著,是他的「空性洞見」,帶著我找到「回頭是岸」的轉捩點。
老師父自認年紀已大,想把他的智慧寫成書,以啟迪後人,並且開一系列《心經》、《易經》、《道德經》等心法課程。因不想錯過這樣的殊勝因緣,我和我先生,毅然決然地放棄事業的高峰,從國外回到台灣,親近善知識,從新(心)開始。
就在上完師父《心經》的課程後,以前看不太懂的《易經》突然感覺懂了,也能將其中意思,翻譯給我先生聽(我先生是德國人)。真希望把我的心得,寫出來與大家分享,但不知如何寫起,於是想起自己的「從苦到樂」、從鄉村小鎮出生,到繞了地球一大圈,最後和德國夫婿,回到台灣學佛法和《易經》的「心路旅程」,這條從外向內的路,真的有夠遠的了。但願有緣看到這本書的人,對真理有興趣的人,慶幸你們有福了-因為你可不必像我這麼曲折地周遊列國,就可輕易地得到 開藏老師父,給我們開示的寶藏,祝福你們早日找到「心的方向」。
願共享之
二O一一 年 七 月 二十二 日 素絹予南台灣
※編者按:本文作者,現任23.5度國際突破管理顧問有限公司董事長
繼續閱讀:(按以下章名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