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當孫悟空遇到唐三藏--修心七要新解>

 第六要 明修心的戒律 (下)

 

七、『棄捨毒食』---阿底峽尊者叫我們要棄捨毒食,有毒的東西不要吃。這不只是指有毒的東西而已,食物代表從外在所攝取的東西,外在有毒的東西就是一種食物。而另一種食物,就是你內在的東西---你頭腦裡裝了很多的東西,過去的記憶、想法、慾望、嫉妒、怨恨、……等,這也是一種食物。有些是有毒的食物,會影響你的頭腦,甚至產生某種特定的念頭和渴望。


再來請看看你自己,允許什麼東西進入你的頭腦。人們幾乎完全沒有意識到---他們閱讀八卦書報雜誌、看荒謬的電視節目。但是為什麼有那麼多人喜歡看?因為那些可以滿足頭腦裡的慾望。一般人都是在做一些無聊的事情或講閒話,不然就是互相的吐苦水、倒垃圾給對方。所有的一切都是垃圾,只是你自己不知道而已,還將它繼續珍藏起來,反而愈收愈多,囤積如山。


1、首先儘量少說話。我看很多人,早上爬山時,三五成群從山下講到山上,又從山上講到山下。這哪是在爬山呢?當你在走路時,要用心的走路。說話也是要用心的講話;你如果用心講話,話是不多的。打坐第一禁忌就是講話,所以舉辦禪七為什麼要禁語?如果話很多,你要就沒辦法,更不要說有後面的了。沒有法喜,那你的心就沒有辦法靜下來,最後當然就無法一心了。為什麼你打坐都沒有進步?原因就是平常太多話了。


我們要儘量少說話,並且只聽重要的話,也就是簡潔地聽話和說話。人家講話,也是要用心的去聽,當你用心去聽的時候,就知道什麼是重要,什麼是不重要的話了。如果你可以少說、少聽,慢慢地就可以尋伺,這是要準備進入禪定很重要的土壤。留給你的頭腦,有一片清淨空白的時刻吧!不要時常將頭腦塞滿滿的。

、選擇沒有攻擊性,和暴戾性的食物。科學家實驗證明,當動物在被殺害時,會因為恐懼、憤怒、死亡逼近,釋放出各種的毒素出來。任何東西若在身體層面變得有毒素,就要避免用之。


以上所講的毒,都還好改,還可以解毒。宗教文化毒就比較難解了,這種毒是慢性的中毒。有些人已經中毒了二、三十年甚至於四、五十年了。它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慢性中毒,一旦被它侵蝕之後,你就變成了宗教癮君子。你要去除乾淨,可不是那麼容易。


如果吃東西中毒,去外科醫生那裡洗腸子就會好;不然的話,慢慢的換體質,三個月也可以慢慢新陳代謝掉。但是宗教文化毒,是屬於心裡的問題,這就沒有那麼簡單了。你看有許多人,他們從不吃任何葷的食物,但是他們的頭腦受到毒害污染的程度,卻是任何人所不及的,因為他們囤積太多的宗教文化毒了。


什麼是真正的自由呢?真正的自由就是你要放下,放下你的知識(所有一切意識行態下的理論)。真正有智慧的人,不需要任何知識的支援,他都是用自己的警覺性、覺知在面對當下的境界。為什麼真正有智慧的人,他都不用知識呢?

因為知識都是過去的,過去是所學累積而來。但是我們的生命,是日日新又日新。新鮮的生命卻要用過去的知識,這樣無法使你的生命光輝燦爛。過去就像是灰塵一樣,講難聽點就是垃圾,你撒垃圾在你的生命中。而生命是新鮮的,你背負愈多垃圾,愈是無法處在當下,做自然的反應。


我們要保持覺知,生命才會是新鮮的;但是你如果真的保持覺知,在你的生活中,會是充滿著危險的。為什麼呢?因為眾人皆醉我獨醒,那些醉人會攻擊你。有聽過一個故事嗎?有一隻天上的白天鵝,飛下來到一群番鴨之中,結果被那群番鴨啄死了,為什麼呢?因為你和我們不一樣,為什麼我們的羽毛花花黑黑的,而你的羽毛是白色的?所以你如果要保持有覺知的生活,講起來是很危險的。尤其是在現代的社會環境中,要保持清醒是很困難的,因為有很多人無法忍受你,如果沒有功力,那你就會被拖下去。


假如你真的有定力,可以保持清醒,當你愈能夠保持清醒,那別人愈無法忍受你。因為你對他們而言是一種很大的威脅、很大的冒犯。因此耶穌才會被釘在十字架上。希臘蘇格拉底是西方的孔子,他也是被人下毒而死的。他們兩個人是曾經出現在這個世間,最有智慧的人之一,為什麼眾人看到他們會感覺被冒犯呢?

因為他們的眼睛就像是一面鏡子,當你看著他們的眼睛時,就好像是在照一面鏡子;看到的是自己如此的醜陋,甚至於醜陋到無法面對鏡子的事實。因此最快、最簡單的方法,就是摧毀鏡子。他們並不會選擇離開鏡子,因為他們人多,而清醒的覺者只有一個而已。所以眾人就會摧毀鏡子,將它打破。你們知道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,臨死前是誰吐他口水?是那些他認識的朋友,甚至是他的信徒對他吐口水的。為什麼那些認識的朋友和信徒,會對他吐口水?那代表要向猶太官方表明說,我們不相信這個人,這個人與我們沒有任何的關係。所以耶穌是被他的信徒背叛的。如此一來,他們就可以再繼續活在自己的舊夢之中。夢想自己是世界上最完美的人,最有品格、最有道德的人。


3、還有一種的毒素更難解,比宗教文化毒還要難解,是什麼毒素呢?那就是自我、我相。我們的自我,都會一直的膨脹起來,你的﹁我﹂都需要不斷的被注意。我相的食物是什麼?我相的食物就是人相。因為他都需要別人的注意,他也在意別人怎麼看他、怎麼說他。不只是政客需要別人的注意,一般人都是需要別人的注意。為什麼有很多的宗教師,不願意到人很少的地方說法呢?因為太少人注意到他了,算一算不敷成本。而且會場太冷清,面子也掛不住。自我的毒素最毒,真的很難解。宗教文化毒還可以慢慢的改,經過一年、二年、三年這樣慢慢的改。但這自我的毒素,有時候需要好幾劫、好幾百世都還無法解的。


阿底峽尊者告訴我們,棄捨毒食。第一要清除貯積在身體裡面的毒物。第二卸下頭腦裡面的垃圾。第三是要你放下自我的念頭。當你的心不再想:已經達到無我的階段時,那就是自由了。如果你的心還會想到---我已經達到無我、我修到無我了;那不但不是真的無我,反而那個我更大。所以真正的自由就是解脫,這時你真正的已經到家了,現在哪裡也都不用去了。當這三種毒物都清除乾淨,那你裡面就變成了,這時你才能真正的充實、才可以真正的法喜充滿。


八、『莫學直報』---做人不要學那種以牙還牙、以怨報怨。你對我好,我就對你好。你罵我一句,我也回罵你一句。我們不要學這樣子,我們要有度量、有包容。


這句偈別解叫---始終如一,什麼是始終如一?它意味著你沿襲過去的習慣在生活,然而這樣的生活,根本就不是生活,它已經死掉了,只是個重複的現象而已。始終如一,代表你已經決定不再過新的生活,你不允許生命中,有任何新的狀況出現。你已經將門緊緊的關上,照不到陽光、聞不到花香、月亮圓了又缺,但你仍然是固執不變。你不再是流動的河水,你只是一塘死水。


始終如一的人,是個邏輯性的人,他的生活是單一層面的。什麼是邏輯呢?就是遵照形式、法則。好像數學一加一等於二。一個邏輯性的人,是世界上最貧乏的人。因為生命不只是邏輯,生命還有真愛,而真愛是不合乎邏輯的。因為生命是很矛盾的現象,你此刻很喜悅,但下一刻可能會變得很悲傷;悲傷也是有它的深度、美妙、品味的;一個人如果不知道悲傷,那他是很貧乏的。他的喜悅也是很膚淺的,因為喜悅的深度,來自經歷悲傷的體悟。不知道苦,就不知道什麼是樂了。


阿底峽尊者教我們這些東西,都是非常有價值的,去經歷生命中,各種不同的情緒和感覺。它們都是你的一部分,都會幫助你更加的成長。不要把自己侷限在一個小小的地方,不論那個地方是多麼地舒服和溫暖,你都不要停留在那裡。要做個冒險的人,不斷地去尋求,探求生命的各種面向和各種可能;全心全意投入生活的人是彩虹,他會活出所有色彩的向度、創造多彩多姿的人生。


生命是很短暫的,要儘可能豐富你的人生。不要始終如一、墨守成規。一個始終如一的人,很容易知道他明天要做什麼,他好像一部機器,並不是一個真正活生生的人。一個真正的人,他是無法將自己定型於某種特性中,因為定型,意味著要付出失去生命的代價;如果你放棄生命,就會被貼上屬於某種特性的標誌。如果你不放棄生命,你將會有很多不同的特性,因為生命是每一片刻,都不斷地在更新。只有平庸、凡俗的人,才會在意社會的尊敬,和別人的眼光。一個真正的人,只在乎一件事:不管我是否活出我要的生活,不管我是否遵照自己的洞見在生活,這就是我的生命,我對我自己負責任。


人類最大的責任和義務不是家庭、社會、國家、宗教信仰;而是他自己本身。這也意味著:你是自己生命之光,跟隨著這光明前行,不管生命導引你至何處,你就跟到何處。世上只有很少數的人,會追隨真正的覺者為師父,只有真正清醒的人能夠感受到覺者。覺者沒有任何固定的特性,他會用各式各樣的方法,來摧毀你的自我。慢慢地,你會變成像他一樣地自由自在。


九、『莫發惡言』---什麼是惡意的話語呢?阿底峽尊者的意思是:「不要故意說話去中傷別人,它既不好玩也不幽默。」有一種人,在他的心中,真的想攻擊別人、諷刺別人。但是他表面佯裝好像很幽默,用開玩笑的口吻,來傷害對方,你必須要避免這樣的作為。笑話可以純粹是笑話,心中不帶任何攻擊、諷刺的意識色彩,所以意圖才是最主要的關鍵。你如果內心企圖想要打擊別人,卻面帶微笑在講笑話,那這種微笑就變成罪惡了。生命中的任何東西,都不及歡笑來的珍貴。只有當你是全心全意地投入生命時,才會有歡笑;其餘的事,你總是三心兩意。


十、『勿候險阻』---什麼是勿候險阻?簡單的解釋就是,不要找機會去報復人家。勿候就是不要等候;不要等待別人有危險,有阻礙時,伺機報復。這就是俗語說的---不要打落水狗;不要找機會去修理人家、伺機報復。有的人沒有勇氣去報復,但是看到對方受難時,心裡就會很高興;或是出了車禍,會覺得他是罪有應得。所以我們不能有這樣的心。


十一、『莫刺心處』---你可以批評一個人的想法,但你絕不可以批評他的所愛和所信任的人,因為那是他覺得最為珍貴的。你如果批評它、摧毀他,就是對他最嚴重的傷害。信任有愛的品質,而信念則只是個人合理化的想法。如有某人說:「我相信佛菩薩的存在,因為有證據可以證明。」那你就可以質問他的信念。但如果他說:「我愛佛菩薩,雖然沒有證據可以證明,甚至我也沒有看過,但是我仍然很愛佛菩薩。」這時請你不要去攻擊他、反駁他;不要去刺傷別人的心肝窟仔(台語)、內心深處。可以批判他人的頭腦,但絕對不能批判他人的心。每當你感觸他人的心時,要避免有批評的衝動。


莫刺心處的另一種解釋,就是不要去揭穿他人的過失。心痛的事,已經很怕人家知道了,你還去揭發。

十二、『犛載莫移牛』---是什麼?是西藏的一種牛,那種牛的牛尾是五彩色的很漂亮。犛載就是在這隻犛牛身上所載的,不要移到另外一隻牛的身上。人們總是在找代罪羔羊,因為他們無法直接面對強悍的對手,所以就找一些較軟弱的人來報復或洩恨。譬如老公在公司被老闆罵、斥責,回家後毫無理由的,就對老婆發脾氣,藉機發洩…,如煮的菜太鹹、太爛、飯太硬了…這樣一直嫌罵,並且他會說服自己,是因為這個理由而生氣。如果這事發生在西方國家,那個人的老婆,肯定會猛烈的反擊回去;但如果發生在東方的話,他的老婆就只好忍氣吞聲。然後她就會找一些藉口來責備小孩,而小孩能做什麼呢?他只能摧毀玩具或是痛哭一番。


阿底峽尊者說:不要將事轉移,你要為自己負責,不管後果是什麼,你都要直接去面對當下的情境,而不要找代罪羔羊。


十三、『不爭先得』---這是人們最常犯的。不要看到自己喜歡吃的,就一直吃而不留給別人。在大眾團體也常會這樣,輪到煮飯的最可憐,因為好吃的大家都拿走了,最後只剩下不好吃的,要不然就是隔日的剩菜。尤其修行不能爭先得,否則就淪入比賽競爭的心態。更不要藉著修行來得到利養或恭敬。


十四、『不作經懺』---不要去趕經懺。不要為了自我的利益,而暫時的屈就他人,或是替人消災治病而修法。岡波巴大師說「如果你自己的意志不夠堅強,不能善隱(不能好好地隱藏)自己的功德和證量,就容易成為替惡人服務的紅塵法師。」這種事務是我們修行人常常容易犯的,要好好的隱藏自己的功德和證量。所以你修行修到真的有智慧,或是有證量時,請不要輕易讓人家知道。


十五、『天莫成魔』---就是天人。而就是魔王。為什麼天人變成魔王?因為天人和魔王所修行的功課法門都是一樣的,天人和魔王都是住在天上。魔王住在他化自在天,因為他在世間有做善事、有做功德,才可以去天上享受福報。而天人與魔王一樣在修行,且修同樣的法門。都做善事,可是魔王做善事時,它有嫉妒心;因此你不要修天人的行,結果變成魔王的行。為什麼會變成魔王呢?就是因為它的自我很大。所以你要不斷的提醒自己:自我是非常狡猾的,自我在佛教經典是翻譯成天魔。


有很多的時候,都可以不用活在的狀況裡。譬如沖個澡,當水沖灑在你身上時,你不要有在洗澡的想法。在那個時刻放鬆忘掉,然後你會很驚奇地發現,不僅使你的身體感到非常的爽快,它還清涼了你內心最深處。真正的忘我,會使你驚奇的發現,那天的洗澡真的不一樣。如果你去尋求,你會發現每天日常生活中,其實有很多的機會,可以將自我放在一邊。當你知道根本可以不需要自我時,也就是你真實的存在了。


十六、『樂因莫求苦』---每個尋求快樂的人,到最後他都只找到痛苦和不幸!因為這個快樂只是表面的偽裝,其實在它的背後就是悲傷。人們都一直在輪迴,一而再,再而三地經歷相同的過程,卻從不會記取教訓。你有多少次生氣的經驗?有從中學到什麼嗎?你有多少次感覺非常嫉妒?而又體悟到什麼嗎?其實你仍然是老樣子,而一點改變都沒有。遇到讓你嫉妒的人事物境界,嫉妒心一樣會再起來;遇到讓你生氣的境界,你照樣還是會生氣,這就是輪迴。


這都是你自己所創造出來的苦難,為什麼你要創造這個苦呢?就是因為你有慾望、你有很多的需求。而每個人的需求都不一樣,有的人要有一間大別墅,有的人想要多存一些錢;有的人則想要更多的名聲和地位,有的人是想要掌握更多的權力;但是這些都是身外之物,這一切都是虛假、虛偽的。因為當死亡來臨時,都會被它帶走,你一點也得不到。而只有死亡帶不走的東西,才是真實的。在你一生終了,只有智慧不被帶走,萬事萬物到你死時,萬事皆休。如果你一直追求那些身外之物,那你的生命,將會沒有任何的意義價值。失去生命的意義價值,你怎麼能夠說:我曾經活過呢?



阿底峽尊者說:「如果要浪費這麼多的精神力氣,去追求虛榮不實的快樂與需求,以填滿你的心,那不如靜下心來,進入你的悲傷。」人們都逃避悲傷而要追求快樂,但是阿底峽尊者教我們的是:不要去追求快樂,那些快樂都是假的。不如直接進入你的悲傷,靜下心來好好的去面對自己的痛苦。因為你如果逃避痛苦的話,你將永遠沒有機會去知道它、超越它。當你能夠看清自己,為何痛苦悲傷時,在真正了解的當下,你就已經超越它了。


如果感到很哀傷,那就深入你的哀傷,不要逃避。不要做一些不必要的舉動---看電視、看電影、找朋友喝酒、泡茶…等等。因為你只不過是在逃避,轉移目標而已。所以阿底峽尊者說:「不要逃避」。當我們遇到逆境,心情鬱卒,痛苦悲傷時,轉過身來面對它。閉上你的眼睛,好好的去觀照,不斷地深入觀照,你為什麼會這麼悲傷?要靜靜地去看清楚,就好像在看一朵花、看一朵天上的烏雲,不要帶任何的批評或判斷,而只是靜靜的觀看,你才能真實地看見各個不同的面向。
然後你會很驚訝:當你愈深入、愈清楚時,悲傷就開始消散,當悲傷消散後,就是喜悅和快樂。所以喜悅和快樂並不是從外面追求而來的,喜悅和快樂是在你的心裡,不在外面。


逃避哀傷,你永遠找不到喜悅;只有面對,才能發現快樂的泉源。佛陀說苦諦,就是要你真正的知道什麼是苦,你如果真的知道苦,那你就知道什麼是樂了。
 (第六要竟 )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修心七要
    全站熱搜

    開藏老和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