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還沒出家前,就很熱衷修行,甚至過午不食。但是卻學了很多相似佛法、方便法,錢也花了很多;可以說,我一生教書的錢,大都花費在學法上。最後我發現:即使學了很多法門,不但舊習氣不見減少,反而新增加許多學法後的煩惱與偏見,甚至怨天尤人。
這原因在於對「慈、悲、喜、捨」四無量心沒有修好,就一頭栽進去精進念佛、拜佛、誦經、打坐、觀呼吸等日常功課;以上這些都還不算開始修行,它只不過是給自己創造修行的資糧而已。
其實,真正的修行是要從「四無量心~慈悲喜捨」下手:
慈心:放下捨不得對人好的心,永遠只對人好,不對人不好。
悲心:將心比心。我們很難看見別人在受苦,而心沒有感覺。
喜心:以放鬆、欣賞、感恩、學習的心,正面對待一切的境界。
捨心:看破、放下過與不及的激情,先做到心靜得下來,才能享受閒來無事的感覺。
萬物共同的「語言」是心。敞開你的心,它自然就會越來越寛廣。這也是修行要從心下手的緣故。
相關文章:
一、【法遍書齋。首頁全覽】: 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
二、【四無量心】: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/post/120024447
三、【放下捨不得對人好】: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/post/121344838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