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當孫悟空遇到唐三藏--修心七要新解>

第五要 修持的成果 (下)


三、『恆當依歡喜』---這是喜心作意。就是你要永遠保持高興的心情。如果你不快樂,那代表它是你長久以來,學會的一種習慣罷了。不快樂的心境,主要是受到心理情境的影響,換句話就是你情緒的問題。我們人為什麼會不快樂?就是因為情緒不好。所以情緒壞也是一種習慣性,也算是一種業習。有些人整天都感覺很鬱卒,心情很壞,也沒有人惹他,但就是快樂不起來。他們的頭腦擁有將任何事情,變成不快樂情境的本領;任何事情讓他看了,都不會快樂。如果告訴他一件很快樂的事---這玫瑰花好漂亮!但他不會欣賞、也沒有心情欣賞,他會像蟲一樣,開始去數它有多少根刺,然後就會說:﹁這哪有美麗,全都是刺﹂。


所以,同樣的一件事情,你用正面去看會很美麗,可是他偏偏用負面來告訴你:「這沒有什麼嘛!」事事物物其實都是一樣的,端看你腦袋裡裝著怎樣的想法。有成千上萬的人,都像是背負著十字架一樣很痛苦。很明顯地可以看出,生活對他們而言,是個很沉重的負擔,生命對他們來說是個累贅。他們隨時會將所有遇到的事情,都看成是負面的,不但這樣,還會誇大其負面性。


什麼人最會誇大其負面性呢?就是媒體。你看媒體每次播報,都是在播報社會負面的事情,好的、正面的,它很少播。連報紙也是這樣,一個壞消息,報紙就一整張都是,連續登一個禮拜,有時候還連續登一整個月。就是一直播、一直登,這是一種非常病態的生活取向。


你以為世間就是這樣?但事實上,世間真的是這樣嗎?不是的,世間並非是這樣的。世間絕對都是中立的,一株玫瑰有花也有刺;就像天地間,有黑夜也有白天。世間絕對是平衡的,它是所有的一切。你看我們的報紙,翻開好像社會都是壞人,每個都不忠、不孝、不義、都是騙子。社會真的是這樣嗎?那就要完全視你而定。如果都注意社會的那些亂象,你就會住在一個錯誤的世間,因為那是你自己的選擇。同樣一個世間,也有人覺得像是住在天堂一樣,每天都感到很快樂。


政治家他的頭腦都會說:「我們應該要來改革、改造這個社會、改造這個世界。」而真正的宗教家、修行人,他們看起來其實都是一樣的,因為世界永遠都是相同一樣的,是什麼不一樣呢?是你頭腦裡面裝的內容物不一樣,所以世界就不一樣了。你有什麼樣的想法,就會創造出什麼樣的世界出來。


所以《聖經》裡有寫到「亞當夏娃上帝趕出了伊甸園」,文字是這樣寫的,但事實上並不是。這只是文字,其實亞當夏娃他們並沒有離開伊甸園。你們如果只看文字,就好像是在看故事,那你們就無法看到《聖經》的真理,因為我們都被文字黏著、卡住了。亞當吃了不應該吃的無花果,無花果叫做知識之果。上帝說:「什麼都可以吃,唯有這棵無花果你不可以吃。」這一棵就是知識之果,所以他吃了之後就有知識了,有知識之後就會胡思亂想。無花果還未吃之前,就像是一位剛出生的嬰兒、幼稚園的小孩那樣天真浪漫。


不論是富人還是窮人的幼兒,每一個都是天真浪漫,因為他們都沒有知識。當他們吃了知識果之後,他們就看這也不合意、看那也不順眼。他們就像活在長滿荊棘的地方,而不是活在伊甸園了。所以不是真的上帝將他們趕出去,真正的意思是:他們已經離開上帝。他們的想法不單純了;不是人的離開,而是你的心已經離開上帝了。


因此要讓這句經文,成為你生命中最根本的原則。每當你遇到很不好的情境時,請你要找出一個較正面、正向的看法。什麼是正面的看法?喜心作意。一切的境界都是可以讓你學習,如果無法比現在更好,那就是現在最好。你一定有辦法找到的,只要你不斷的練習。有一天你將發現,不論遇到什麼境界,你都會很輕易的負中取正,到時候你高興的手舞足蹈,心存感激。連被罵都會感覺很好,還沒開始罵,你就已經笑出來了,罵的愈大聲,你就笑的愈大聲。如果一罵下去,你整個人都縮起來了,那就代表你平時沒有練習。如果不斷的練習,不管什麼時候、不論有理或是無理,忽然間狠狠罵你時,你的心馬上就開了。


試試看生命的這個新洞見---總是樂觀的看待一切事物。我們要做一個樂觀者,要用樂觀的態度,來看待一切的事物,而不要做個悲觀者。現代的社會有很多悲觀的人,就是自己在創造地獄,然後再將責任推給別人,說是別人害他受苦的。所以請記住!世界並不是只有一個而已。我們都以為地球只有一個,不對的!台灣有二千三百萬人,就有二千三百萬個世界,因為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。釋迦牟尼佛剛出世時說:﹁天上天下,唯我獨尊﹂。就是代表說以前、以後絕對無法再生出一個人,與我釋迦牟尼佛完全一樣。內內外外想法完全都一樣,這是不可能。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。耶穌他也說:「我是上帝的獨生子」;耶穌講的這句話,與釋迦牟尼佛講的那句,完全都是一樣的,只不過是文字的描述不一樣而已。你如果粘著在文字上,就會覺得他們兩位講的不一樣,但在我看來,他們兩位講的是完全相同的。所以世間有多少人,就會有多少的世界存在,因為世界是在你裡面,而不是在外面。我活在我的世界,而你活在你的世界。所以你、我是完全不一樣的,是存在於不同的兩個層面。


其實,所有的經典,都是在講我們的心。因為眾生有種種的心,所以佛陀就需要說種種的法;如果沒有種種的心,就不需要說種種的法了。沒有心,就沒有法,故法是要對治你的心。大乘經典聽起來真的很玄、很不可思議,其實說穿了,只是在顯示我們心理的層面而已。


阿底峽尊者要我們活在快樂的心境中,然後你就會將每一個觸境,轉化為你成長的情境。例如:某人來侮辱你、呵罵你,這是很明顯的事實沒錯。但是你要如何用快樂的心境,來看待這件事情呢?我來講個故事:有一次佛陀經過一個村莊時,這個村莊都是信仰婆羅門等外道。村民們大家都非常的排斥、反對佛陀。聽到釋迦牟尼佛今天會經過村莊,心想機會來了,要好好的修理佛陀。他們就聚集開會,討論如何侮辱佛陀。所以當佛陀真的來到村莊時,那些村民們將佛陀圍堵起來,而且竭盡所能地一直辱罵。


佛陀很有耐心、安靜地聽完他們的辱罵。然後佛陀說:「諸位鄉親!如果你們已經說完了,那我就要向各位說抱歉!因為我還必須趕去下一個村莊,那邊的人還在等我,要我趕快過去;而你們如果還沒說完,等我明早回程經過這裡時,你們可以再來。」


村民們覺得很奇怪,我們這麼的辱罵他,他還客氣地向我們道歉,並且說,明早回程經過這裡,還可以讓我們繼續罵他。村民中有一個人問說:「你難道沒聽見我們侮辱、取笑你的一切嗎?我們用各種骯髒的字眼、一切不堪入耳的言語來辱罵你,難到你都沒有聽到嗎?」


佛陀微微的笑一笑說:「真的很抱歉!你們來的太晚了,你們如果早在二十年前遇到我,那你們罵我的這些話,就會很有效。那時候的我,一定會很氣憤,我的心境應該會承受不了,而且一定會狠狠的回應。但是現在這樣的境界對我而言,反而可以冷靜思考:我真的有慈悲包容心嗎?」


「我很高興地向親愛的村民們宣告:朋友!你們剛才所說的那些話,在我腦海中,連一絲負面的影子都沒有出現,因為我覺得你們大家都說的很對,我聽了很高興,而且處在完全的喜樂中,你們根本無法影響到我。走過了印度這麼多的村莊,很少像你們這麼好、這樣仁慈、這樣的寬宏大量,可以提供這麼好的機會給我。」


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學習佛陀,這樣地善加利用情境;你要這樣才是在學佛。每個人嘴巴都說我在學佛、我是佛弟子,真的是這樣嗎?你其實都是照著自己的想法、習慣性在做事情,佛陀教的都沒有拿起來用。如果沒有將佛陀的法拿出來用,那不要說你在學佛。我們要學佛陀,善加利用每一個境界;因為每個境界,都能使我們的內心更加清楚,而讓自己的內在更明瞭,更提升我們的愛心跟慈悲心成長。


一旦你學會了這種快樂的心境---喜心作意生命正向的洞見,你會很訝異地發現,整個世間的運作,都已經開始完全不同、世界不一樣了。事實上並不是世界不一樣,而是你的心開始轉變。所以有些人會告訴我說:「師父!才幾個月,我的家人對我,好像沒有以前那樣的疾言厲色了。」事實上是你改變,而不是他們改變;因為你改變了,就會覺得外面改變。所以你會覺得世間開始在照顧你,它儘可能地幫助你,成為你最佳的朋友。


如果知道這個法門,你就知道佛了;真正的將法拿來用,那你就真的能夠見法---見法如見佛。有的人打坐看到觀世音菩薩佛陀來給他加持、放光。還有人說念佛,念到西方三聖現前。我向他們說:「你們是看到鬼、看到魔才對!」你們如果沒有見到法,就無法見到佛。我說看到魔鬼,並不是在罵人,因為魔鬼就是你的想法、你的妄想、你的幻境。像一般人說的:「人不說人話,每次都說鬼話」。說鬼話的意思就是子虛烏有、不真實的幻象。所以你如果真的要見佛,就要見法,只有真正見法的人,才能見到佛。什麼是「佛」?佛者覺也。所以只有法,才能使你知覺、只有法才能度你,叫醒你的覺知。


知道世間在照顧你,就知道佛陀在保護你,因為在這世間,根本就沒有其他的佛,有的只是你這份覺知而已。你感覺到整個世間都在保護你、愛護你、幫助你。如同《金剛經‧第二品》須菩提跪下來向佛陀請法:「如來善護念諸菩薩,善付囑諸菩薩。」如來就是世間。你真的見法,就是見佛。你就知道佛在這裡,所以你的覺知,就是這整個世間都在愛護你,就是「如來善護念諸菩薩,善付囑諸菩薩」。


四、『散能住即成』---因為我們都還未成佛,所以有時候你會覺得受到侮辱、冒犯;有時候被瞋心拖著走,然後就再次因舊有習性反應而衝動。等到你發現時,早已深陷苦難中,整個黑暗的陰霾籠罩著你,山峰的喜感也消失了。這就如同登山一樣,你原本已登到山峰,能觀看到四周,感到很痛快,忽然間一不小心跌到了谷底。有時候我們會被萬丈的深崖拖下去,這萬丈的深崖就是你的負面能量。


阿底峽尊者教你這句頌文:「散能住即成」。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句話:如果你能夠意識到,自己又再度掉回負向情緒的陷阱時,就代表這個過程仍是覺知。它仍是在心的訓練過程,你仍是有成長的空間和努力。有時候很想靜下來用功打坐,但是偏偏一坐下來就開始打哈欠、妄想一大堆,愈散亂,該怎麼辦呢?如果你意識到自己愈坐愈沒精神,那就代表你有進步。不要灰心氣餒,因為你還沒成佛,所以你的心不是佛的心。在你還未成就佛的心之前,這都是自我訓練的過程,當然有時你會散亂。就像一個小孩,在他的成長過程中,哪有可能不會跌倒呢?那這些都是正常現象,因為成長是需要努力的,不怕你跌倒,只怕你不起來而已。


在修行的過程,有時精進虔誠,有時懶惰,但這些都是很自然的。重要的是:當你在懈怠時,你知道自己在懈怠嗎?雖然你有可能常常忘記,但這也是正常的現象。在我們的修行過程中,可能會懈怠一年、半年也說不定,但等到你重新清醒、重新看清楚時,一定要牢記過去懈怠的那一段。清清楚楚的提醒自己說:「我又跌倒了。」這樣你對懈怠的覺知,會愈來愈敏感。並且要提醒自己,過去的那一年,我真的很懈怠,而且覺得現在如果不努力是不行的。


因此,下次如果再懈怠時,就不可能是一年那麼久了,可能只剩半年而已。人有低潮,有高潮這是一定的,在你還未穩定時,就像是大海的波浪,有大浪和小浪,你怎麼可能叫大海沒有波浪呢?而我們的心就是大海、我們的想法就是波浪。你如果問一般法師:「師父!我懈怠!原本要誦經,結果都沒有誦,該怎麼辦?……」師父可能會說:「那趕快懺悔!趕快到佛前懺悔!責備自己的不應該。」但是阿底峽尊者並不是教我們這樣,他卻教我們這句:「散能住即成」,散就是散亂、懈怠。你知道自己散亂、懈怠而能夠。住就是止、不要再繼續下去了,這樣就好了。只要你不再繼續懈怠下去,那你一定會成功。所以阿底峽尊者說:「注意到自己在懈怠、散亂,這就夠了。你只要真的看到自己的不專心、不專注。覺知到你自己,並沒有覺知,那就可以了。不需要後悔、也不要感到愧疚。因為這一切的現象,都是非常人性化和自然的,這是很正常的。」


為什麼很正常呢?你看佛陀本生故事,他有很多世,都是墮到地獄去,很多世也都是做錯事情。六道不論哪一道,他都去過。我們犯錯、走錯了路,這是人類脆弱之處和極限。根本不要懊悔,懊悔是最醜陋的。有些人常常搥胸跺腳,又跪又哭著說:「請原諒我!我錯了!」但是等一下喝了酒之後還是一樣,這樣有用嗎?沒有用的。有些一喝酒就會衝動,把小孩子打到腦震盪,才在醫院擔心懊悔,甚至向他的小孩道歉。改天他再衝動起來,還不是又一樣?所以這些都是沒有用的。為什麼會這樣呢?代表他沒有覺知。


阿底峽尊者教我們最重要的是---你要有覺知。不要用指頭去觸摸撫弄傷口。什麼是傷口呢?傷口就是你做錯事了,而後悔、懊惱。就等於你用指頭,去觸摸那個傷口,不但沒有幫助而且又有害。最重要的是要了解為什麼會做錯,那以後就會減少很多做錯的機會。知道和了解後,你就會有所成長,以後跌倒的機會,就會愈來愈少。


這句話也就是《金剛經》所說的:「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,應如是住,如是降伏其心。」我們聽了會覺得說這好遙遠,我哪有辦法?有,每個人都可以、都有辦法的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並不困難,你們曾經都發過了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,是無上的正知正覺。事實上我們的覺知,本來就是無上的。

阿底峽尊者就是教我們要真正的覺知。你能真正覺知到的話,就知道以後要怎麼做,才會減少跌倒的機會。
 (第五要竟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開藏老和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