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陀告訴阿難,第一條無始生死根本中,最重要的一個名詞,就是「攀緣心」。
所謂「緣」,是指心識的一切對象。不只五根所觸及的五塵境,也包括觀念、知識和意見。而「攀」就是你對於以上這些境界的抓取、執著,或受境界所纏縛。所以「攀緣心」指經常攀著這些緣,認為它為實有,因而產生種種喜怒哀樂的心理狀態。
為了讓大家有進一步的了解,不妨以現前的情境作一譬喻:今晚的《楞嚴經》讀書會,我以我的攀緣心,透過我的眼睛認識各位,並透過口和舌向大家說話;你們也是以攀緣心,透過耳朵聽到我說話。所以大家的攀緣心,使我們了解這一次讀書會的內容。
「攀緣心」究竟是什麼呢?這豈不是大家從小到大所認知的「我」嗎?平常我們總會說:「我看見」、「我聽見」、「我了解」。但是在《楞嚴經》中佛陀卻告訴阿難:「錯了,這些都是『攀緣心』,不是你的『真我』。」
佛陀的說法真的極富挑戰性,並且顛覆了世間的思維,因為它和我們平時的想法習慣,完全相反。
換句話說,眾生一向堅固執取不捨及愛著的「我」,居然不是眾生的「真我」;而僅僅是我們不斷地隨著外境移轉,紛馳不停如猿猴攀樹枝般地心理現象;它們都是剎那剎那不停地在變化啊!
所以我們攀著外境的心,何嘗不是分分秒秒地流轉不停呢!因為它皆是虛浮的、無常的,並非永久存在,亦即一切都不是實有的,他是緣生緣滅空無自性。
相關文章:
一、【法遍書齋。首頁全覽】: 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