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當孫悟空遇到唐三藏--修心七要新解>

第三要 取惡緣為菩提道

第三要是佛陀的煉金術,要如何將廢鐵變黃金呢?就是『取惡緣為菩提道』,萬惡皆可被轉化為成佛的途徑。換句話說,修行路上,不可能都要挑好的、善緣的,有時候也會遇到惡緣;但是不管有多惡,都可以被轉化為成佛的途徑。邪惡並不會來為難你,只是你不知道要如何轉化運用;毒藥不是你的敵人,如果會用的話,也可以拿來救人。有智慧的人,他可以將毒藥變成良藥甘露;沒有智慧的人,他會將良藥變為毒藥。所以說:佛法是甘露也是毒藥。不會聽法的人,他佛法聽的越多,反而更墮落。這是為什麼呢?因為他無法吸收、消化佛法。一切的狀況都是視你的技巧而定、看你如何去轉。


《利器之輪》說:「你如果愛自己比別人重,如何能以貪欲之毒為食物呢?」貪、瞋、癡講起來好像是壞的,但是沒有貪、瞋、癡是沒有辦法成佛的。因為貪、瞋、癡與戒、定、慧的本質都是一樣的;就像黑暗與光明的比喻。如果能夠消化貪、瞋、癡,那你就可以轉化變成戒、定、慧了。就好像烏鴉,它吃到毒草就會死,而孔雀吃到毒草會越漂亮。你知道孔雀的尾巴為什麼會那麼漂亮呢?孔雀就是以毒草為糧食。佛教很重視孔雀跟蓮花;因為孔雀就好像菩薩,它都以毒草為食。轉化毒草為生命的資糧,日益茁壯於生活林;廣納一切的境界,力破貪執障,不論是順境或是逆境都能夠承受。


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,而你都要挑好的,哪有那麼多的好讓你挑?怎麼辦呢?只有「轉化」,將壞的轉為好的;像資源回收一樣,利用轉化,再製造出新東西。這些新產品,就是回收壞的、舊的廢物轉化而來,所以我們要學習轉化。


在這第三心要中,有三項必需要了解的觀念。這三項觀念可以把很惡劣的情境,轉變為菩提道。要如何將惡緣轉化成為菩提道的資糧?


壹、具備三觀念

一、「勿拒邪惡」---你不要排斥邪惡,耶穌說:「愛你的敵人」。耶穌說愛敵人,就如同愛你自己,實際上這個理念源自於佛陀。所以《聖經》裡面有很多故事都與佛的故事很相像,只差在名字、地點不一樣而已。這一句「愛你的敵人」,就是內在煉金術,它是佛陀對這個世界最偉大的貢獻。佛陀度眾生,不管是婆羅門,還是剎地利、首陀羅,他都接受。連要來陷害他的人都接受;甚至提婆達多佛陀也是照樣接納他。


所以你不要抗拒、不要厭嫌。相反的,你要接納邪惡、吸收它,才能藉由它轉化為善;這是「零抗拒的修行心法」。但是你前面如果還沒有做好,那就要先加強把它做好。


二、「瞭解相對性」---就是你要瞭解事物的相對性。什麼是事物的相對性呢?也就是說一切世間都不是對立的。「相對」與「對立」是不一樣的;「對立」是互相會傷害的,而「相對」是互補的。就好像螺絲跟螺絲帽一樣。


你要了解所有的事情,都是相對性的,它們最後必然會結合在一起,因此你將無法選擇。有黑暗就有光明,那又何必憎惡黑暗呢?沒有夜晚就沒有白天,你只喜歡白天而討厭夜晚,這樣也很矛盾。為什麼呢?因為有夜晚才有白天,所以日夜是相對的。


沒有死就沒有生,為什麼你卻討厭死亡呢?一定要有人死,要有人生,這世間才能存在。如果你摧毀深夜的黑暗,那天上的星星,也會跟著消逝。因此老子說:「不要憎惡犯罪的人,因為他讓聖人有存在的機會。」


所以罪人跟聖人,是銅板的兩面。你如果了解上述的道理,就不會趨善避惡。你不會只選擇好人而排斥壞人,或是排斥因犯罪而被關過的犯人;你會接納兩者都屬於生命一部份的事實。因為只有經由接納事物,才有轉化的可能。事實上修行真的很簡單,是用我們的心在轉。用心轉化是一剎那的時間而已,如果修行是要靠修的,那就要三大阿僧祇劫,甚至無量劫。


十二因緣的第一個就是---無明,將無明轉成明就好了。如果沒有辦法,就要靠第二個---,修你的身、口、意,這是一條很長久的路,但是對根器不好的人,只好教他種種修行的法門。


三、「成為觀照」---你本身要成為一個觀照,在你有轉化能力之前,必須練就觀照的功夫。能夠觀照自己所遭受到的苦難,才有辦法將它吸收;如果你跟它認同,那就沒有辦法吸收,所以你要先學會接受而不認同。剛才說的,不要憎恨惡人,並不是要你去學壞、去親近惡人,是要接受而不認同。


一旦你和你的苦難認同,就會只想逃避而不接受,因為苦難來時真的非常痛苦;只要你接受而不去認同它,那你就會成為一個觀照。什麼是觀照呢?就如同一面鏡子,鏡中看的清清楚楚,可是鏡中與實際上的你,有一段距離。我們遇到苦難會想要逃避,用種種的辦法不要逆境、不要苦難;原因就是你對苦難認同。

什麼是認同?你真的認為有苦難這個事實,而不知道逆境、苦難都是屬於因緣所生法。是因為時間、空間的因素所產生出來的。你看不清楚,就會被這個苦難、逆境所攪進去,像溪流的漩渦,那個漩渦就是苦難。


你一定要成為觀照。觀照就是一面鏡子,不論快樂或是不快樂、喜歡或是不喜歡,都好像走馬燈,在鏡中出現又消失、消失又再出現,來了又去、去了又再來。鏡子一點都不受到干擾;它只不過是很如實的反映而不取相。鏡子並沒有受到外面境界美、醜影響,它的責任只是照出來而已。它不會執著,也不會將它抓的緊緊。所以我們要學習觀照功夫,不要跳入漩渦被境界抓住。


只有觀照才能夠將廢鐵轉化成為黃金,將污水轉化為淨水。相對的現象是互補的,你不但不用摧毀邪惡,還可以將它轉化為有助益的事。就如同將毒藥轉化為甘露;毒蛇的毒液提煉成血清,反而可以救人解毒。所以善與惡、毒藥與甘露,它們的本質都是空性的,因為是空性的,才可以轉化。

不論男女,只要想害人,那個心都是一樣大的。這種力量這麼大,如果可以將它轉化可不得了;俗語有一句話---浪子回頭金不換。社會上曾無惡不做的人,你看他轉為學佛斷惡,精進用功,虔誠勇猛的心,可是勝過自小忠厚老實的人。


貳、以世俗菩提心轉惡緣

一、『報應皆歸我』---
所有的眾苦,都是因為﹁我﹂執著。所以你要觀看這個我執,如同怨敵,將它丟掉捨棄。但是我們遇到苦時,都想把責任歸咎於別人,或是推給環境、命運,或是業障深重、鬼神作弄、祖先風水沒有保祐……。用千百萬種的方式在逃避責任:一旦你認為是別人或外在的環境使你受苦,這樣你就無法修行了。因為這些藉口,只是為了逃避:我必須為自己負責任的理由


所以這句經文的意思是:一切的苦難、錯誤,完全是自己的責任,與別人無關,都是自己所造成的。一旦你知道,必須為自己負責的同時,就知道可以在什麼時候放下,可以做環境的主人。你的心完全無拘無束,你的生命就有了新的轉機。


二、『修一切大恩』---
1、因緣於眾生乃得發心。每一位眾生,不論你認不認識,都在幫你創造可以轉化的機會和條件。不論他是好人或壞人,好的環境或壞的環境,其實都在創造機會,讓你可以轉化成為佛陀,你要感謝他們的大恩。<普賢行願品>說眾生像是樹根,而佛陀就如同樹上所結的果實。如果沒有樹根、樹幹、樹枝、樹葉,哪裡會有佛果呢?所以佛陀的大恩人就是眾生,因為沒有眾生,他就無法成佛。你今天可以來修行,能有這樣的環境、身體、生命,這個因緣也是眾生成就你的。

2、為利眾生乃得開始修行。你今天開始修行不是怕死、怕墮落。最重要的是為
了將來要度眾生。


3、要成佛仍須要眾生。你成佛之後也是需要度眾生。事實上你想要度眾生,沒
有成佛是沒辦法的。


如果有人或是無形的,要來損害、困擾時,你應該要這樣想:無始以來,她都曾作我的慈母。為了替我成辦利益,養育我、照顧我,都沒有顧慮到自己罪苦和惡名,以致遭受到生死苦海的輪迴。因為她沒有修行,以致墮落。因為她已經不認識你了,才會來阻撓你修行,所以今日你應當要替她們受苦。故凡所做的善事,都要回向、饒益於她們,願她們可以離苦得樂、儘快有因緣聞法,修行速成佛道。不可以被損惱時就抓狂,甚至想要報復。


我們也可以想像,損惱我們的都是佛菩薩化身來試探我們功夫的,因為他聽到,你現在跟著一位師父在修行,所以來試探你。台南有一位女眾跟一位老師學慈悲喜捨。才剛開始學,先生就試探她,惹她生氣,直到她受不了翻臉。她先生就說:你不是在學慈悲喜捨嗎?那時她才覺醒,並且感到不好意思。所以每一個人都是善知識,來磨練激勵我們的。你今天來聽師父講心法,回去馬上就有人試探你的功夫,這些人對我們實在很慈悲,怕我們忘記,而時常提醒我們︱不要忘記師父講過的心法,要拿出來用,不要放著。你看他們對我們的恩德有多大?太偉大了!因此他們是你的大恩人,要感恩!


現在來講佛陀的故事。有一個婆羅門,想要侮辱佛陀,就假裝要向佛陀請法,然後將口水吐在佛陀的臉上。阿難非常氣憤!心想這個人實在太過份,居然吐口水在偉大的佛陀臉上。阿難很生氣地說:太過份了!佛陀,請您允許我去教訓他!


佛陀將臉上口水擦一擦,然後對那個人說:「非常感謝你,你製造了一個機會,讓我可以觀看到自己,是否仍然會有氣憤的情境。另外你同時也製造了一個機會給阿難,讓他看到自己,依然被境界所轉而激怒。(他製造了兩個機會,一個是給佛陀,一個機會給阿難,結果阿難被考倒了。)真是非常的感恩,請你偶爾也要接受我們的邀請吧,我們會非常歡迎你的。每當你有需要將口水吐在別人身上時,請你來找我,沒有關係的。」


這外道聽了之後感到非常的震驚,他實在無法相信,世間真的會有這種人。可是這確實是他今天親眼所見,不然他真的不相信。他本來預計要好好地侮辱佛陀,讓他沒面子,結果這位外道失敗了。回去之後他徹夜難眠…不斷地回想當時的情形,不斷地看到佛陀的臉在他眼前出現,那種很平靜、祥和慈悲的雙眼,而且一直用很感恩的心跟他道謝,是那麼地真誠,一點也不虛假。因此那一晚,他完全徹夜難眠,他無法原諒自己所作所為,所以天未亮前,就匆忙地返回佛陀那裡並跪在腳邊說:「偉大的佛陀,請您原諒我,昨晚整夜我都無法入眠。請您原諒我昨天沒有禮貌的行為。」


佛陀說:「忘掉它吧!過去的你,不用為自己過去的事情,請求原諒。現在跪在這裡的,已經不是昨日的你了。如果現在跪在這裡的,仍然是昨日的你,哪有可能跪在這裡,請求我原諒呢?昨日的你,還很理直氣壯,今天你是如此柔軟,可見今日的你,與昨日的你是不一樣的。我哪能接受你的請求原諒呢?因為今日的你,又沒有對我不好,不對的是昨日那一個人,昨日那一個人他又沒有來。而且我也沒被你侮辱啊!因為也沒有一個我啊!」


佛陀指著恆河對那個人說:「這條恆河每分鐘都有水往下流;可是你看,現在的水跟昨日的水,表面上好像還是同一條恆河,事實上今天的恆河,已經不是昨天的了。你的肩膀為什麼還要背負那些,實際上已經不存在的事情呢?忘掉它吧!放下吧!而且,我也沒有辦法原諒你,因為我根本沒有生你的氣。」


「假如你真的需要有人寬恕你,那可以去找阿難。他從昨天到現在,看到你還很生氣,你可以去跪在他的腳邊求他原諒,阿難將會很高興。」

從這故事看來,我們真的很慚愧,我們真的有在學佛嗎?真的有心學佛嗎?被人一罵,整個臉就綠了,更不要說被人家吐口水了。




參、以勝義菩提心轉惡緣

為什麼會叫做勝義?勝就是勝利的意思。勝利是要贏誰呢?就是要贏我們的生死輪迴;超脫生死輪迴,那你就勝利了。你想超脫生死輪迴,就要有智慧,所以勝義菩提心就是講智慧。而前面世俗菩提心是講慈悲,教你用世俗菩提心來轉惡緣成為你的菩提資糧。現在進入以勝義的菩提心轉惡緣,也就是以智慧來轉惡緣,成就你的菩提道。



一、『亂境觀四身』---我們在面對亂境時就要觀照四身阿底峽尊者談論四種身,這四種身值得你好好地了解:

1、法身---萬事萬物皆空。生是空、死是空,所有的現象界都是空,因為一切皆如夢幻泡影,你必須不停駐的走過,如果你能夠了解這個觀點,它將會保護你。如果一切皆是空,怎會受人侮辱?怎麼會有痛苦呢?你的痛苦、不幸、感到受人侮辱,它的原因就是你看那個現象不空,你停駐在那裡,而沒有儘快的走過去;你仍然逗留在那個現象界裡面。你是空、別人也是空。如果你看見別人在侮辱你,或是將口水吐在你身上的話,那一定是你在做夢。


世間沒有別人,你如果看到別人,就是看到鬼、活見鬼。為什麼會這樣呢?因為別人是空,你也是空。所以佛陀常常要他的弟子到火葬場觀照,讓他了解死也是空。生命的本質是什麼呢?幾天前這個人還那麼地傲慢不遜,如果你說錯了,他馬上就猛烈回應批評你;但現在他卻消失在火葬場的火燄中,這就是生命,真如夢幻泡影。總有一天我也會像他一樣,被人送到火葬場燒掉,所以何必製造那麼多的麻煩呢?生命只不過像一場夢,人家說的黃粱一夢,夢醒時玉米可能還沒熟呢?


2、化身---當每個人最終將被送到火葬場、墳墓前,慈悲就會出現了。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?諺云:「人之將死,其言也善」、「鳥之將死,其鳴也哀」;善是慈,而哀是悲。但請記住,這不是在訓練,必須你對第一種﹁法身﹂,有相當的了解;如果你訓練自己成為慈悲的,那就代表你仍然相信,還有一個「自我的性格和美德」,我還可以對人慈悲,還有一個我。為什麼呢?因為你的這個慈悲,是被訓練出來的,不是你真正的了解到第一種身,真正的見到空性、見到法。


如果你真正的了解到一切都是空,你就沒有自我的存在了,哪有你在做好人好事,又何來所謂「好的美德和性格」呢?所以首先你要能夠安住在法身,然後慈悲不用經過訓練就會自然發生。你如果真見到法,就會和佛陀一樣,慈悲心是自然流露出來,不是被人訓練出來的。


如果你變成不是任何人,自然會有一股很大的創造力,將在你的身上發生。你變成是世間的一個工具、一條通道。所以當我們打坐時,不能有我在打坐、我在觀呼吸;如果有這樣的想法打坐,一定會有很多奇奇怪怪的感應、靈光出竅等等。


記住!不是你在呼吸,你沒有能力可以呼吸,是世間在呼吸。你只不過是世間在呼吸的一個工具、一條通道,宇宙中的空氣藉著你的身體、鼻孔來出入而已。全世界的人,都可以吸到你吐出去的氣,你相信否?因為空氣是會飛的、流動的。你就是一個通道,經由這個通道,空氣來來去去的流動。


化身也是這樣,它會在某一個特定的時機因緣出現,然後在某一個情境下消失不見。也就是說世間的事情,一切的人事物,包括你的慈悲也好,都是離不開因緣所生。



3、報身---在這個階段,慈悲就如同湧泉一樣,不論有無對象,慈悲心都無條件的存在,它絕對不會昇起又消失。一般人看見別人在受苦受難時,惻隱之心才會出來。


真正成就報身時,只要有生命的存在,就有慈悲存在。所以這個慈悲是很自然的現象,沒有特定的對象、特定的時間。就好像是你的呼吸,沒有因為你在睡覺,呼吸因而就停止;你在睡覺時,仍然在繼續呼吸。所以佛陀睡覺時,他的心依然都保持慈悲;佛陀的慈悲不像海洋的波浪(有風就有波浪,沒有風就沒有波浪),佛陀的慈悲它是海洋性的---全片的大海。


4、自性身---它是你內在生命核心的身,在你生命最深層、最裡面的。如果到達這種層次,所有外面的事物,好、壞、你、我、正、邪都沒有分別了;意思就是超越了淨、垢、好、壞,超越了正邪、超越是非、超越苦樂等種種分別。事實上修行解脫,就是要真正的達到這個層次。如果沒有超越好壞,你照常會與人結惡緣、結善緣,一定會有是非計較的心跑出來。如果沒有超越正與邪,看到正人君子會欽佩讚嘆,看到邪惡的小人,你就會義憤填胸。



二、『空護為最上』---如果你真的想要更成熟,就必須謹記第一種身---法身;也就是必須牢牢記住萬事萬物皆是空。空不是沒有,空是它沒有固定、很有彈性、很有迴轉的空間。一切的現象都是因緣所生法,既然是因緣所生,也會隨著因緣而滅。它的生生滅滅、來來去去都不是固定的,所以它才會叫做空。對於不是固定的東西,你又何必去執著呢?


比如你覺得現在這個人很壞,但是他並不是固定永遠都是壞人。你覺得這個人是你的好朋友,但是幾年以後,或許就變成仇人了;這個社會有很多好朋友,到最後變成仇人的,連親兄弟也會變成仇人。為什麼?這不奇怪!因為萬事萬物皆是空。你如果沒有了解就會抱怨。


如果你真的想要保護自己修行的路,對第一種法身,一定要隨時記得拿來用,讓這個法身在你的四周圍成長,它一定能夠保護你不會受到傷害。阿底峽尊者說:「亂境觀四身;空護為最上」的原因就是這樣的。法身它可以保護你,所以是最上的。我們修行上,第一個就是要先有這樣的身。世間人會執著就是黏在這裡---執著有,才會將任何現象都看成是真實的。


肆、於菩提道的善巧方便


四行勝方便』---四種的加行,就是有四個準備功夫,你平常就要演練的很熟、準備的很好。

1、觀察---就是要培養你的觀察力。觀察就是你對萬事萬物,不作任何的批評判斷;不可以看到一個人或一件事情,就用你的想法、看法去判斷他的好壞、對錯。你只能作一個旁觀者,好好的看清楚就好。不要錯過任何一個,可以讓你觀察的機會,要多看多學習,少說話。我們一般會犯的毛病,就是會加入自己的意見,結果就惹禍上身。


重點不在於去觀察什麼,而是在於觀察力本身就會有所成長。只要你把握住觀察的機會,多看而不作任何的判斷批評,這樣觀察久了,自然就會有力量跑出來,你看事情就會看的很清楚。觀察一棵樹、一枝草、一朵花、一隻鳥、一切的人事物,包括在觀察時,你內心的反應和別人的反應,你都要看的很清楚。這是要培養你有觀察的習慣性,好讓觀察的習慣,能深植於你。但注意不要專門觀察別人的缺點、是非,如果只觀察別人的缺點、是非,那就是對別人下判斷。


2、分析---觀察之後要分析。這個分析必須是在你觀察之後,要先觀察清楚再來分析。首先觀察必需是很單純的觀察,不作分析、不判斷和不給予評論。如同佛陀說的:看只是看,就是看清楚而已。觀察很清楚時,接下來再進行細部分析;看看它每一個部分是如何形成的。


譬如說,你在聽人說一件事情,你要去將它分析,為什麼事情會演變成這樣呢?因為事情有很多的部分,而你要去分析每個部分,以及它的來龍去脈。但是一般人都還沒去分析,就下判斷了。所以第二步要去分析,因為每一種經驗是非常複雜,不是這麼的簡單。如果你真的很想了解一切的人事物,就必須進入非常細膩的分析;若要分析的很細,那你就要用心。


3、選擇---你要有選擇的能力及智慧。選擇什麼呢?選擇能帶給你更多喜樂,更加祥和寧靜的一切事物。千萬不要去選擇會讓你苦惱、讓你更雜亂的,但也要選擇避免造成別人煩惱的事。


4、行捨---任何會讓你感到有壓力、緊張、焦慮、鬱卒、痛苦,如同地獄的一切事物,你都要丟棄它不要留著。


這就是---四行勝方便,要有能力在亂境中觀察四身,首先就要培養訓練這四種的準備。如果時時訓練你的觀察力、分析的力量、選擇的智慧、斷然的捨棄,自然就會有能力在亂境中去觀察四身。


 

伍、歷緣對境修

隨現遇而修』---什麼是現遇呢?就是你現在所遇到的。要記住!每一個情境,都是讓我們學習的機會,不論這個情境好或是壞。所以你必須時時保持一顆學習的心,這樣你到處都可以發現到佛法。


那你要學習什麼呢?學成佛,佛就是覺。你要時時覺知,當下你在做什麼事情;當某個人來侮辱你、傷害你的時候,要覺知到面對別人侮辱時,身心是處在怎麼樣的狀態?自己要知道有沒有憤怒、緊張?會不會起瞋恨心想要報復?這些都要看的很清楚。


如果你的心靜下來觀照,那你將會改變整個事件的狀況,絕對會改變的。我們會把事情搞的亂七八糟,就是因為衝動。因為你一接觸到逆境,馬上就反應出去了;很多的社會事件,都是這樣而來的。所以你要訓練自己的腳步放慢;沒辦法慢半拍,那就慢四分之一拍;沒辦法慢四分之一拍,那你就慢八分之一拍。只要你有進步,總有一天就可以控制你的衝動。如果可以將心靜下來,你看事情就會不一樣了。


如果別人辱罵你的時候,你的注意力都只放在他的身上,你完全忘記自己的存在,別人反而成為你的焦點;這樣你就失去覺知了。於是你也就錯過觀照、學習的機會。因為你要觀照,一定要保持覺知,不然的話你要如何觀照?要觀照什麼呢?


這有個故事,外國有一位很有名的哲學家,戈齊福自述他小時候的事。他說:「九歲時,我那病危即將死亡的父親,在他剩下最後一口氣時,把我叫到病床邊,靠在我耳邊輕輕地說:『孩子,在這世上我沒有什麼東西留給你。但是我要告訴你一句話,你現在或許並不完全能夠了解,但是請你千萬要記住。有一天等你長大了,你就會了解。我這句話是一把萬能的鎖鑰,它可以打開通往寶藏的每一扇門』『孩子,以後每當有人侮辱你的時候,就告訴他們:『你要先回家好好靜靜的想,然後才會再回來找他們、答覆你的回應。』」


戈齊福說:「父親的那句話,帶給我生命中最好的智慧、最棒的洞見。有時候我會發覺到那個人的侮辱是對的,我就正如他所說的一樣時,我會回去找那個人並且向他說:『先生謝謝你!你是對的,你根本就沒有侮辱到我,你所說的都是事實,你罵我是笨蛋,確實我真的是個笨蛋。』」


「但是有時候我被侮辱,回家靜思一日一夜之後,我知道他所說的都是謊言、不是事實,那我就不會再去找那個人。因為他所講的既然不是事實,那我為何要覺得受到侮辱呢?沒有呀!因為謊言就是謊言,何必被它所干擾呢?何必把那句謊言抓緊緊的,不願意放掉呢?你沒有那樣就好了,為何要對號入坐而跟他爭吵呢?」


戈齊福說:「我經由觀照和靜思,慢慢地愈覺知到自己的反應,而非他人的反應。慢慢地你會覺得,不像一般人那麼衝動。任何狀況發生時,不論好或壞,當下你就能馬上覺知到。不要錯過任何片刻的觀照,漸漸地你會很驚訝的發現,錯誤開始從你的生命中慢慢消失。」也就是說,以後你遇到同樣的境界,被人侮辱的時候,你不會有相同的反應,不會那麼衝動了;意思就是你不會再輪迴了。

衝動的輪迴,開始在你的生命中消失,犯錯的機率也越來越少。從此不論你做什麼,你的作為都是對的。分辨對和錯,不在於做什麼,而是在於你是否「覺知到你在做什麼」。  (第三要竟。待續)
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修心七要
    全站熱搜

    開藏老和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