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分類:※九、禪定波羅蜜 (7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P_20211118_220610.jpg

一開始學習佛法,很有信心,但最後人都不見了,乃至退道心的原因出在哪裡?這代表他只有「五根」,没有將他轉進「五力」。其中的關鍵在於他的心定不下來,以至於無法根深蒂固。

好比:一開始對善知識有信心,是「信根」,但是缺乏「定力」,心定不下來修學,容易心隨境轉;四處參訪名山寶剎,各宗各派多少聽一點,美其名,好像在學善財童子五十三參,其實是到處攀緣。如此蜻蜓點水,當然無法將「信根」轉換成「信力」;沒有「信力」,哪會有進力、念力、定力、慧力呢?

要有「定力」,也就是「心的穩定力」,才能將「五根」轉成「五力」。所以,要選一門自己相應的法門當「定課」,日積月累,長遠熏習,自然力道就產生出來。

就像苗栗九華山無名比丘尼,單單持大悲咒水,就利益很多善男信女,帶給他們無比的信心。

 

 相關文章:

一、【法遍書齋。首頁全覽】: 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

 

 

文章標籤

開藏老和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P_20210920_235916.jpg

徒問:某心靈導師常說「不要用大腦!」,那我會不會腦部退化呢?

師笑答:所謂的「不要用大腦」,是指不要落入分別意識;一旦你落入分別,問題就來了~煩惱生起。

禪宗三祖,北齊僧璨的〈信心銘〉裡,有段偈頌:「至道無難,唯嫌揀擇,但莫憎愛,洞然明白」。就是告訴你修行的障礙是「揀擇」,也就是分別心

而我們遇到境界時,會很快地落入分別、憎愛,是因為千百年來,我們都用得很習慣,所以自然而然就冒出來;這代表你的聞思不足,你聞思佛法的力量,還沒有辦法扭轉你的習慣性(習氣)。所以,你只有回頭再從「聞思佛法」開始。

不要用大腦,不分別,看只是看,聽只是聽,吃飯只是吃飯,睡覺只是睡覺,也就是活在當下~這看似簡單,實踐起來可不容易。

 

 

相關文章:

一、【法遍書齋。首頁全覽】: 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

二、【赤子之心】: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/post/98655161

三、【證悟空性】: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/post/119327578

 

 

 

 

 

文章標籤

開藏老和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P_20210828_222949.jpg

「慈、悲、喜、捨」雖是原始佛法的教義,但是「捨」,卻是佛法最高的境界~平等;對我好的人、對我不好的人,都一樣。

「什麼都好、什麼都接受、什麼都放下」才平等;而平等即是「等持」,平等即是「平常心」。所以,趙州和尚說:「平常心是道!」

能如實的接受,就是「三昧」、「正受」、「正定」;以平常心、平等心去接受,就沒有好壞差別。所以,佛陀教授的「定」,是要讓我們的「心」安住不是入「四禪八定」,追求輕安、神通變化。

證悟空性的人,看什麼都一樣;他也知道有差別相,但他不會在意、執著、分別~他什麼都接受!因為一切都是佛性的展現,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。這樣活著,才會覺得人生多美好,一切無礙。

 

 

 

相關文章:

一、【法遍書齋。首頁全覽】: 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

二、【平等(1)】: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/post/98655227

三、【證悟空性】: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/post/119327578

四、【箇中三昧】: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/post/121149106

五、【接受】: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/post/119750547

六、【六神無主】: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/post/98655181

七、【什麼都接受】: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/post/121201510

八、【果變成因】: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/post?preview=2411756140

 

開藏老和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P_20210708_212914.jpg

徒問:我很認真學習「活在當下」,時時提醒自己不要打妄想,結果心好累!

師笑答:修行不用費吹毛之力,保持覺知,活在當下,但不用一直提醒自己,這樣你又多了一念。

禪者心也,讓你的心回歸本然之中。無論你修任何法門,能讓你的心不亂跑,心能止息下來,保持平常心的,都是禪修。禪修無所不在,你的日常生活,時時刻刻都可以修。

但是我們眾生習慣要有依靠,所以才有種種的法門,讓你有安全感。於是佛陀叫你安住在呼吸(觀呼吸)、安住在佛號(念佛)。其實,你安住在切菜、炒菜、走路,也是在修心。

修行是無修而修,只要你融入生活之中,自然水到渠成,不要用力。

 

 

 

相關文章:

一、【法遍書齋。首頁全覽】: 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

二、【不安】: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/post/121015914

三、【覺知是體性的作用】: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/post/119993553

 

 

文章標籤

開藏老和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P_20210712_143715.jpg

你知道「箇中三昧」嗎?待老衲來為你們解說一番:

其實,日常生活中的任何情境,皆有它的「箇中三昧」在,如果你能深入其中,生活即是禪修。

所謂「三昧」漢譯正受,意指不因苦受或樂受而動搖其心;故又名「真空寂定」,俗稱「活在當下」。

凡夫面對生活中的樂受起貪愛、苦受起瞋恚、不苦不樂受則陷入愚癡;然而,智者祇是如實感受而已

智者雖然還是會經歷過苦受、樂受,並且清清楚楚地體會到「箇中三昧」;如此才叫「超越」~不受情境所纏縛。諸位大德,你現在應該知道要在哪裡禪修了吧!

 

相關文章:

一、【法遍書齋。首頁全覽】: 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

二、【超越】: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/post/98655159

三、【快樂】: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/post/120781911

四、【五通仙人】: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/post/119515987

 

 

 

 

文章標籤

開藏老和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P_20190821_103710.jpg

 

徒問:您常要我們「保持覺知」,那這個「覺知」到底是常?還是無常的?

師笑答:覺知是指「作用」,也是佛的知見;但他不是指一個本體,本體說就落入有一條靈魂了。

《大般涅槃經》所講的常、樂、我、淨,是就佛的果地來講;也就是只有佛一個人,能够24小時,每分每秒都保持覺知。「佛者覺也」,所以佛的「覺」是圓滿的、常的、永恒的。

而十地菩薩已經破俱生我執、俱生法執,但是他還有一分的無明未破,這一分無明就是他沒有保持覺知。

而凡夫眾生「觸事無心難」、「覩境不動難」,所以眾生的「覺知」仍然是無常的;因為眾生還有妄想執著與無邊的煩惱。這也就是大乘佛法說:成佛要三大阿僧祇劫的原因~你的覺知、佛性與佛無異,只是猶如被烏雲遮住,要學無止境,難行能行,即可撥雲見日,大放光明。

 

 

相關文章:

一、【法遍書齋。首頁全覽】: 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

 

 

文章標籤

開藏老和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P_20190712_135844.jpg

居士問:師父在《開啟無盡藏2》教我們數息觀,要觀察「呼氣」和「吸氣」的中間空檔,那我可以憋氣,讓這空檔長一點嗎?

師笑答:放空就是空檔,但不是憋氣。如果你的心靜下來,那段空檔會愈來愈長,你不用特別去憋氣。《大乘起信論》講的真如跟佛性、本心、如來、法性、空性、本覺都是一樣的。《起信論》說:「覺者不動」。真正的覺者是清醒、是淨的,是不動的,是歸零放下的。所謂的「清醒」就是沒有過去、未來、現在,沒有貪、嗔、癡、慢、疑、不正見......種種唯識學的心所。

我們修行是為了解脫,成佛。然而,成佛就是成就覺醒的狀態。換句話說,如果你一天有一分鐘清醒,那就是一分鐘成佛。修行是點點滴滴累積而來,久了你自然學會轉念,而覺醒的時間也才會慢慢增加。所以佛教的精進,是不放逸、不灰心,不著急,從四念處的「身念處」開始,而「呼吸觀」就是身念處的代表。

 

相關文章:

一、【數息觀】: https://wiseman87.pixnet.net/blog/post/119375023

 

 

 

 

文章標籤

開藏老和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